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奥男篮惨负黎巴嫩 罚球成问题心理是关键

2012年09月17日 14:58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昨日,男篮亚洲杯在日本东京继续进行,国奥男篮在第二场比赛中迎战以国家队阵容出战的黎巴嫩。尽管比赛开局阶段中国队表现不俗,但在第二节黎巴嫩接连打出进攻高潮,半场结束时国奥男篮落后对手10分,下半场中国队几次反扑都没能逆转比分,最后一节还被对手将分差拉开到20分,最终,中国队69比89输给黎巴嫩,13年来首次输给对手。第一场表现出色的郭艾伦昨天没能找到状态,全场比赛他只得到了6分2助攻。

  以小博大的国奥男篮输球本就没有什么大不了,但从超低的罚球率到球员不稳定的心态中,还是能够发现一些问题。

  罚球成问题 心理因素是关键

  其实本场国奥的小将们开场还是打得不错的,但在最为关键的第三节,失掉了整整7个罚球机会,全场比赛结束时国奥队的罚篮为17罚6中命中率仅仅为35%,如此低的罚球命中率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作为为2016奥运会备战而组队的国奥男篮,在罚球上似乎延续了中国男篮一贯的传统,在2011年斯杯海宁站时,男篮以49比50输给了俄罗斯,那场比赛男篮的罚球罚丢了9个,而且最后关键的两个罚球也都没有命中。

  为何中国篮球频频栽在罚球这一点上,就国奥男篮对阵黎巴嫩这一场球,篮坛名宿张秉宽向沈阳晚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一次国奥男篮派出的大多是年轻球员,几乎没有什么大赛经验,这次亚洲杯虽然没有夺冠任务,但对第一次打国际比赛的球员来说还是有一定心理压力的。尤其在半场落后时,黎巴嫩表现出了强大的进攻力,球员很容易急于求成,这就适得其反了。”

  当然,中国以小博大,输了球本无可厚非,正如范斌此前所说,这支国奥队本就是抱着学习的目的来参赛的,但罚球失误所体现出的心理问题,的确需要引起重视了。

  身体素质弱 技术上应补不足

  在国际赛场上,中国球员的身体素质处于弱势,需要更多通过训练来弥补。采访中,张秉宽向记者提及一次自己带着青年队员去德国比赛的情况,“我带的都是十六七岁的小孩,跟同龄的德国孩子一比,身材上的差距很明显,所以我当时就觉得,硬碰硬肯定不行,必须把基础抓牢,用技术优势来弥补。”张秉宽表示,现在很多篮球训练多少有些拔苗助长,“培养一个篮球人才是需要时间的,必须按照自然规律进行训练,没有几年的踏实训练,是不可能成才的。今年在秦皇岛集训的时候,国家篮管中心召开篮球工作会议,就强调了一定要把球员的身体训练抓好。你得先有一副好身板,才能完成接下来的训练,无论是基本技术,还是战术配合,都需要好的身体素质来支撑。”

  国奥这场比赛的失利,同郭艾伦的不稳定发挥有着一定的关系。此前在接受亚洲篮球官方网站采访时,郭艾伦坦言,自己的弱点在于阅读比赛的能力,组织、传球功力还欠一些火候。

  遗憾的是,面对比自己更加老到的对手,郭艾伦在比赛中显得还有些稚嫩,在成长为真核心的道路上,郭艾伦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反思青训体系 培养模式需改进

  在中国青训体系培养下的小队员们,很多都是从俱乐部临时抽调上来,正如刚从奥运会回来后即去国奥报到的郭艾伦,同整个球队的磨合还不足两个月。

  要知道中国的篮球人才培养目前仍旧以俱乐部青训体系为主,校园篮球为辅。中国篮球俱乐部的投入,从长远来看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因为篮球俱乐部很多无法自负盈亏,需要企业的输血才能维持,随着企业的盈利的变化及老板兴趣的转移,这种很大不确定性会影响俱乐部的经营理念以及对青训的重视程度和持续投入。

  在青训体系上,最为成熟的显然是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美国篮球的人才培养依靠的是校园加社区俱乐部的模式,这种模式下,林书豪无疑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既拥有哈佛的毕业证书,更能驰骋职业赛场。当然美国篮球人才培养的成功还得益于基层教练水平较高以及篮球爱好者基数巨大的优势。

  同篮球水平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的优势在于“球迷基数巨大,篮球爱好者众多”,如何将优势利用起来,带动青少年篮球水平的发展,或许才是中国篮球最应该思考的问题。(丁卉)

【编辑:张笑蓉】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