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姚基金3年援建14所学校 花费最少的也近100万(3)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0月17日 15: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志愿者的教案都留给学校

  去往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丁家乡小学的一段山路被修铁路的载重车压得坑坑洼洼。这所由姚基金捐建的有179名在校生的希望小学,离广元市近4个小时车程,在参与篮球季的学校中,并不是最偏远的。

  由于年纪稍小,冯军被分到这里支教,而更偏远地区的学校都派他的师兄去了。

  丁家乡小学是新建的,设施不错,篮球季开始后,姚基金送来30多个篮球供学生使用。

  冯军住在学校大门斜对面的居民家中,原定的训练时间是上午6点到7点,下午放学后练到5点半。冯军会把闹钟调到5点半,怕误了训练。但每次闹钟没响,就有孩子站在学门口喊:“冯老师,起床练球了。”

  “孩子(学生)都喜欢孩子(冯军)。他没经验,头几天我不放心,他上课我会看。第一堂课后,我觉得他还行。”时任丁家乡小学校长刘玉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这所23名教师编制的学校里,没有名额招专职的音体美老师,体育课多是让学生们做游戏和练课间操。

  支教志愿者到校后,不仅带孩子们练篮球,还要负责学校的体育课。他们制定好的体育课教学方案让学校如获至宝,结束支教后,这些教学方案都留给学校。

  冯军负责全校的体育课,一个班每周3节。“学生超级喜欢我。学前班的孩子都抱我。”冯军总是笑眯着双眼描述在丁家乡的经历,他说最困难的就是不习惯吃面条。

  在48名支教志愿者中,很多人很困扰,诸如吃饭不习惯、苍蝇多、电话不通,虽然事小,但都是他们以前未曾经历过的。

  “我每晚都和他们聊天,尽可能多地帮到他们。” 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经理曹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支教志愿者有个QQ群,每晚都会相互聊聊。乐山师范学院老师张爱平常常会守在屏幕前,看看学生们的思想动态。通常有两种情况,张爱平会找学生单独聊天,一是每周的心得体会写得特别好的,二是生活上遇到麻烦的。

【编辑:金鹏飞】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