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CBA神投手难过强度投篮关 篮协体测让人看不懂

2012年10月23日 14:59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自10月21日起,CBA所有球队的国内球员都云集秦皇岛,参加中国篮协组织的体能测试。在第一天进行的强度投篮测试中,通过率不超过20%,连王治郅、金立鹏、张庆鹏、王仕鹏这样的靠投篮吃饭的球员,都未能过关。由此,体测在业内引发了热议,有人批评组织者脑残,篮协官员则称这是跟国际接轨。

  1

  强度投篮难倒神投手此次体能测试为10项,包括折返跑、纵跳摸高、负重深蹲、卧推、强度投篮、三角移动、全场攻防转换、运球折返8字上篮、3/4场冲刺、快速传球。其中,折返跑是必须达标的项目。

  所谓强度投篮,是要求球员自己选择投两分球或者三分球,在2分钟时间内,分别完成15次或20次投篮,平均每次出手时间在5秒以内为合格。

  新疆队张庆鹏因三分神准,有“张三疯”之称,是这次投篮测试中表现最为出色的球员,他的第一轮测试中18投15中,第二轮15投15中,但由于平均每次投篮时间超过了5秒,所以未能达标。

  跟张庆鹏同样郁闷的,还有浙江广厦的金立鹏。老金上个赛季的三分球命中率是45%,是CBA的顶尖射手,在测试中,他的三分球是18投15中,命中率高达83%,而且只用了1分47秒,同样“闯关”失败,因为平均每次出手用时为5.94秒,属于超标!

  中国男篮当家后卫刘炜,在2分钟内21投15中,平均每次出手时间超过了5秒钟,没有达到篮协所要求的“强度”,让这位老将无限感叹:“我已经32岁了,我投篮的强度不够?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对于篮协过于死板的要求,一些比较活跃的评论员直言不讳,央视解说嘉宾杨毅表示:“列位,我不用解释这事儿有多二吧?”前国家队队员马健也对体测不以为然,“即使你测验再准,到了比赛中不准,那也是扯淡。”

  2

  篮协称体测接轨国际对于体测,方方面面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认为根本没必要进行体测。对此,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运动队管理部部长宫鲁鸣解释说,进行这项测试的目的,在于提高球员投篮的强度和实战能力,为中国篮球在国际赛场上立足培养一个立足点。

  宫鲁鸣解释道:“投篮该是我们的强项,而快速投篮和简单投篮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强度投篮测试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能掌握在移动中快速投篮这项技术,我们强调的是外线自投自抢要坚持在5秒钟一次的强度下以最快速度投中15次。从测试结果来看,我们有15投15中的,但是从强度要求来看他做的不够,速度比较慢,在慢的情况下掌握投篮技术并不是我们这次的测试要求。”

  山东男篮主教练巩晓彬认同篮协的说法,在他看来,强度投篮通过率不高,一是平时练得少,二是不排除部分球员不卖力的情况,“球员平时练习连续投篮,一般是1分钟,现在要求连续投篮2分钟,可能很多球员不适应。另外,强度投篮这个项目,只是给篮协相关机构采集数据用的一个项目,即便过不了也不影响出战CBA,因此不排除球员不卖力的情况。”

  3

  分年龄段测试更合理强度投篮测试引发了极大争议,其他测试项目也为很多业内人士所不能理解。对于那些三十几岁的老球员而言,体能测试简直就是一道无解的方程式。37岁的巴特尔和35岁的王治郅,如今还是国内最优秀的中锋,体能状况很一般,但是到了场上就是好使。有人开玩笑称,假如“大鲨鱼”奥尼尔参加篮协组织的体能测试,百分之百不能达标。

  浙江广厦男篮体能教练韩超建议,体能测试别搞“一刀切”,二十几岁的球员跟巴特尔执行同一个标准,肯定是不合理的,倘若分年龄段测试的话,争议就不会这么大了。在他看来,篮协制定体测的初衷是好的,而对于项目设置,相关人员也都动了脑筋,但篮协忽视了个体差异,“没有分年龄段,不管几岁都一个标准,这有些不太合适。”

  韩超认为年轻队员比老队员更有必要进行体测,“体测还得从基层训练开始。要从运动员接触篮球训练开始,根据每个阶段按照年龄生理特征,挖掘和发展运动潜能。而CBA 运动员无论是力量、技术还是体能,大多都已经定型,应该把重点放在年轻运动员身上。”记者 马宏观

【编辑:燕磊】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