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乒乓国手马琳提及"大国责任":靠拢世界三大球

2012年11月26日 15:14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现在,全世界都在说中国乒乓球难以战胜,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让乒乓球进入更多球迷心中,在世界上向三大球靠近。”作为国乒老大哥,马琳的语气里颇有重任在肩的意味,“我们要做的还很多,因为中国是乒乓球大国,有责任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

  “大国责任”,显然,国手已在思想上意识到乒乓球运动的危机。但在实际行动上,在让“国球”提升国际化的征程上,国手们要努力的还有许多。首当其冲的,便是说好英语。

  关于国乒队员在英语上露怯,至少有两则著名案例。一是两年前王励勤在竞选国际乒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时,虽以最高票数当选,但无奈因英语水平不过硬而主动让贤。另一则是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在三年前发过一封“投诉函”,称许多乒乓球赛事主办方都对中国球员无法用英语沟通而大伤脑筋。沙拉拉掌门直指,中国球员的英语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世界上乒球最高水平间的交流。

  打那时起,痛定思痛的国乒的确掀起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时至今日,效果如何?丁宁已在波兰站比赛中用英语直接接受采访;王励勤更已是日常聊天无障碍。可惜,这一切都还只是“据说”。至少昨天,在挑战赛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当被要求用英语回答时,17岁的朱雨玲和18岁的陈梦展现的都是最简单、基础的“感谢词”。至于传说中学习英语的排头兵丁宁和王励勤,一个笑而不语,一个则承诺“退役后一定用英语接受一次专访”。由此看来,要真正开口讲英语,底子薄、脸皮更薄的国手们依旧任重道远。

  事实上,摆在国手面前的乒乓球危机远不止英语一关。对内,国乒也绝对有大声吆喝、自卖自夸的必要。两天的挑战赛上,主办方在超过六成的观众席上覆盖起带有赞助商标志的油布,目的只有一个——避免大片的空位在电视转播中造成尴尬。怎样赚取足够的关注,同样已成国球难题。 本报记者 王彦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