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维特尔粉丝雪邦赛道追星 莱科宁拥趸毫不示弱

2013年03月25日 14:1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车迷Kamie和Angel在比赛现场。本报记者 黄维 摄

  本报送票活动助F1车迷圆梦

  ■特派记者 黄维 本报雪邦3月24日电

  有时候,冲动也是一种幸福。F1排位赛的前一天,两个人,背着背包,只为追寻速度与激情——车迷Kamie和Angel,从上海来到雪邦,这次的旅程,是为了圆一个梦。

  除了F1上海站之外,马来西亚站和新加坡站的F1,是离中国车迷最近的大奖赛了。雪邦赛场里,每走几步就能听到熟悉的乡音——中国车迷很多。不过,像Kamie和Angel这样,对自己喜欢的维特尔的所有资料如数家珍,用维特尔家乡德国的国旗色彩将自己打扮得那么出位的车迷,在雪邦可不多见。

  “一直在微博上关注你们(广州日报)送票的活动,一看到抽中了,立即就办鉴证、订机票酒店,一会儿都不敢耽误!”Kamie笑着说。这次,本报体育中心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一起举行的微博答题送票活动,圆了Kamie和Angel的梦。

  “1年前,我们去新加坡看完F1,正好从吉隆坡转机。当时我们突然就很想去雪邦看看。”Kamie说,去年她们来到雪邦时,并没有比赛,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她们去参观了赛道。“当时朋友告诉我们,国王看比赛坐在哪里、颁奖哪个角度看最好、比赛哪个弯道最刺激。那次之后,我们就决定,一定要来一次雪邦,看一次马来西亚站的F1。”Angel说。

  虽然在F1的女车迷中,莱科宁的粉丝为数众多,Kamie和Angel却独爱维特尔。头一天的排位赛维特尔拿了杆位,她们俩都兴奋不已:“我很看好他夺冠呢!”

  Kamie在2004年以前,就完全迷上了F1,舒马赫在她的偶像榜上长期占据首位。而从2006年开始,每年上赛道,都有她的身影。此前,维特尔还专门给她们俩签了名,谢谢她们的支持。那份签名,一直珍藏在Angel的电脑里。

  不管是追星,还是对F1的纯粹热爱,2013年的雪邦,将深深地印在她们的脑海里。

  拿杆位,夺冠军

  维特尔击败队友夺冠

  本报雪邦3月24日电 (特派记者 黄维) 一直被大雨困扰的F1马来西亚站,在一片晴空万里中结束了。在排位赛中拿到杆位的维特尔击败了队友韦伯,红牛车队包揽了冠亚军。汉密尔顿和在练习赛中表现出色的罗斯伯格分获3、4名。

  这场比赛,最郁闷的应该是阿隆索,他在第一圈就一头撞上了维特尔的车屁股,撞坏了前翼,早早退出了比赛,而这也许要“归功”于赛前就下起的大雨。尽管许多车队都选择了半雨胎,但成绩依然不理想。随后,韦伯开始在队伍的最前方领路。

  但一次红牛车队的队内广播让车迷感到好笑,也让韦伯感到窝火。维特尔在队内广播里直接向车队报告:“韦伯太慢了!”随后,车队无奈,让他们在不影响总成绩的前提下自由竞争,果然,维特尔一下就超过了队友,一直将优势保持到了最后。

  在颁奖台上,维特尔表情尴尬,而韦伯更是摆出一张苦情脸,显然两人都对刚才的那番广播有些芥蒂,好在红牛包揽了冠亚军。汉密尔顿拿到了第3名,罗斯伯格、马萨、格罗斯让、莱科宁、霍肯伯格、佩雷兹和维尔格尼分获4~10位。

  雪邦时速

  每个人的F1

  □ 黄维

  再好的戏都有落幕的时刻。当雪邦赛道空空如也,我深切地感到,这是每个人的F1。

  作为一名篮球记者,F1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出于一个爱看热闹的车迷的心态,几年前我曾托朋友弄了张票,溜进赛道一探F1究竟。和这次的雪邦之旅相比,上海站F1给人的感觉太高高在上;而雪邦,则让人觉得F1就在你身边。

  在雪邦,只要你是个车迷,不管你有没有票,只要进了雪邦赛车场,你都能找到自己能玩的去处——这一切,并不需要花一分钱。

  赛车场入口的侧面是漂移体验区。戴上头盔,将安全带绑到身上,就能免费乘坐专业漂移车手架空的赛车,在漂移场地里滑翔而过。在不远处,扬起的漫天沙尘和引擎的怒吼声告诉车迷,这里可以免费体验拉力赛的滋味,尝尝赛车手身旁领航员“角色扮演”的快感。只要在社交网络上以F1为话题发言,就可获得一顶F1主题的帽子,在赛车场里,一顶帽子起码要100元人民币。

  在赛场检票入场口外,马来西亚旅游局也摆了大规模的摊位,一切活动完全免费。赛场的绿化隔离带旁,车迷扒开绿化带的树丛就可以看到赛车!对于这些囊中羞涩的车迷,赛车场旁边的保安人员通常只是微笑,顶多也就提醒他们不要损坏绿化带的植物。

  13时,车手的签名会开始了,车迷们已排起了长龙,车手就在车迷面前,在一件件T恤,一顶顶的帽子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和我同行的专业赛车记者小何说,上海站F1并没有安排车手和车迷的互动,这也让车手一直在车迷心中变得遥不可及。去年在上海站举行的“小勒芒”耐力赛,主办方本来强烈要求组织一场车手见面会,但承办方却把这个见面会搞成了一个媒体才能光顾的发布会,真正渴望与车手见面的车迷却无缘进场。

  举办一场F1大赛,确实耗资巨大,但如果这能成为每个人的F1,这笔钱不就花得更值吗?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