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男足首次无缘全运会决赛圈 人才出线断层

2013年04月12日 09:4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昨天下午,辽宁全运会男足甲组预赛南京赛区比赛结束了最后一轮争夺。此前两战两负的北京队虽然顽强逼平了浙江队,但最终还是排名小组第四,在四支队出线三支的相对宽松的条件下被淘汰,这也是北京男足首次无缘全运会决赛阶段比赛。

  北京足球后继无人

  参加本次全运会男足甲组预赛的北京队是由北京国安俱乐部牵头组建,加上北京人大附中三高俱乐部的部分球员。由于本次全运会男足甲组参赛年龄规定为1993年1月1日以后出生,所以全运会比赛实际上就是对各省市以及中超球队后备力量的检验。北京队在预赛中便被淘汰出局,意味着在薄弱的基础下,北京足球的后备人才培养已经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问题。

  小组赛中,和北京队同组的另外三支球队是江苏、浙江和新疆,其中江苏和浙江分别为江苏舜天和浙江绿城两家中超俱乐部的青年队,而新疆队由于近年来对足球极为重视,已经逐渐成为国内足坛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江苏和浙江两支球队中,不乏石柯、孙正傲、陈中流等已经征战多场中超的球员,而北京队中却没有一人有过中超的出场经历,可以说在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无论是北京足球还是北京国安俱乐部,都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中超俱乐部。

  北京足球输掉的是未来

  作为中超的老牌强队,北京国安队新赛季战绩不错,但是随着徐云龙、周挺、邵佳一等一批球员逐渐进入职业生涯暮年,后备梯队人才又极度匮乏,很难讲未来北京国安是否还能继续在中超联赛中维系自己的强队地位。

  其实在中国足球大的历史背景中,本届全运会男足甲组这个年龄段的球员具有特殊的意义。此前,由于整个中国足球忽视青训,后备人才培养出现了大滑坡,但是在上届全运会前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鼓励各省市体育局在集体项目上加大投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不少地方体育局都恢复了之前已经废弃的足球队建制,并花重金为2013年全运会开始培养人才。

  5年时间过去后,浙江、江苏、四川、上海等投入较大的省市已经开始在本次全运会男足甲组比赛中收获果实,这些球队中的不少球员甚至已经在中超赛场上小有名气。相对而言,北京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太大的作为,整个局面同5年前相比几乎没有改观,某些方面还出现了下滑,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全运会预赛中,最终首次无缘决赛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北京还有多少人在踢球?

  较之北京足球近年来不重视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更令人对未来担忧的是,北京城里愿意踢球、愿意从事专业训练的孩子数量呈逐年下滑的趋势。一些从事青少年人才培养工作的基层教练向记者表示:“想招北京孩子踢球已经越来越难,只能通过去外地招生这种方式,来维系北京足球原本就脆弱的专业足球基础。”

  其实这一点已经在目前的北京国安一线队身上得到了佐证。目前在国安的一线队中,土生土长的北京籍球员已经越来越少,比例甚至连一半都不到。而在年轻球员中暴露得就更加明显,张稀哲、雷腾龙这些球员虽然曾经代表北京队出战过上届全运会,但他们都不是北京人,都是在很小的时候从外地引进的。

  北京的孩子不愿意踢球,只能从外地引进优秀的青少年人才,而在资金投入方面又无法同其他省市相抗衡,北京男足在本次全运会甲组预赛中的失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北京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目前已经病入膏肓,甚至不能让人看到一个明晰的青训体系,如果任由这种局面继续下去,未来的北京足球只能输得更惨! 文/本报记者 杜锐

  国字号球队

  难觅北京球员

  在北京男足被淘汰出全运会男足甲组决赛阶段的同时,中国足协恰好公布了U22和U16两支国字号球队的集训名单,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在这两份名单中,没有出现任何一名和北京球员沾边的名字。连为国字号球队输送人才的任务都无法完成,北京足球后备人才目前的惨状可见一斑。

  其实,在91年龄段国青队之后,北京籍球员无缘各支国青和国少队集训名单便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参加本次全运会甲组预赛93年龄段的北京队之中,除了来自人大附中三高俱乐部的王上源曾经在亚青赛前多次入选当时里克林克率领的国青队之外,其他人鲜有入选经历。即使是王上源,现在也已经同国字号球队的集训“绝缘”。而在97年龄段中,北京籍球员的名字更是早早便同国字号名单无缘。

  其实不仅是同国字号名单无缘,即使是中国足协近年来多次组织的海外留洋球员选拔活动中,来自北京几家俱乐部的球员也很少有人能有机会被外籍专家挑中。过去曾经为中国足球培养出很多重量级国脚的北京足球正慢慢走向碌碌无为,甚至可以说,在年轻一代球员当中,北京足球的印记正在逐渐消失。 文/本报记者 杜锐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