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女水靠什么"换气" 优异成绩难掩尴尬现实

2013年06月06日 10:1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全国“水球人口”总和不到300人

  却能跻身世界强队行列———

  中国女子水球队以9比7击败伦敦奥运会冠军美国队,昂首闯入2013世界女子水球联赛总决赛的决赛。女子水球在国内是这样一个状况:8支专业队的运动员数量几乎就是全国的“水球人口”总和,仅有不到300人,成绩却经常跻身世界大赛前列,2011年上海世锦赛亚军,连续两届奥运会第5名。这个项目进入奥运会的时间不长,进入全运会时间更短,而且完全是引进的项目,在中国既无群众基础,更乏人问津。这样的一个小众项目,在无人喝彩的大环境中却顽强生存着,并且一步步实现着自我突破。

  优异成绩难掩尴尬现实

  昨天下午在国家游泳中心,中国女子水球队以9比7击败伦敦奥运会冠军美国队,从小组赛算起三天之内两胜对手,昂首闯入2013世界女子水球联赛总决赛的决赛,这已是姑娘们两年之内第二次获得世界最高水平女水大赛的决赛权。从2004年筹建至今,女子水球可以说是中国所有奥运会项目中成绩飞跃最快的一个,但与佳绩不对等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正规的女子水球联赛,仅有天津、广西、四川、上海等大约8支专业队的不到300位姑娘在从事专业的水球训练。但这比起9年前国家队成立之初,已经算是初具规模了,那会儿是“国家队有多少队员全国就有多少人在练水球”。女子水球进入奥运会的时间不长,进入全运会时间更短,而且完全是引进的项目,在中国既无群众基础,更乏人问津。

  冷门项目得益于举国体制

  这几天在“水立方”举行的女水总决赛,有中国队参赛的场次,看台上最多时只有两三百名观众,很多还是逛“水立方”的游客。即使是匈牙利对阵俄罗斯这样的世界女水顶尖之战,观众席上的人数也仅有几十人。这折射出了水球项目在中国的开展和普及状况,很少有人懂、有人关注,更是无人喝彩。

  体育总局游泳中心水球花游部副部长赵琪分析说,中国女水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举国体制的优势,这与项目的普及程度关系不大。赵琪举例说,乒乓球和足球群众基础都不错,但成绩却截然相反,有金字塔未必有高端;国内能玩儿得起帆船帆板的人凤毛麟角,但中国也出了像徐莉佳那样的奥运冠军。“既然水球是奥运项目,我们就要搞,就不能放弃,还要不断追求突破,争取好成绩。”赵琪说。

  游泳姑娘“半路出家”

  现在这支女水国家队的13名队员中,有11位来自天津队,4位是北京姑娘。她们大多是体育学院的学生,都曾是专业或半专业的游泳运动员,半路出家打起了水球。昨天攻入美国队两球的队长马欢欢也是中国队夺得上海世锦赛亚军时的主力,她还是那届大赛的最佳射手。马欢欢对记者说:“从事水球我们很开心,越是没人关注的项目,我们就越要做好,让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知道中国还有女子水球这个项目。尽管其中也有不少辛酸和委屈。”

  10年规划取材多样

  对于中国女子水球将来何去何从,至今难有定论。毕竟要让一个丝毫没有根基的项目走职业化、市场化路线是不可能的。但若要长年累月靠一两批尖子人才支撑,也有一定难度,拿300人的后备力量和乒羽等项目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好在游泳中心已经有了新的战略设想。赵琪介绍说:“我们已经做了一个十年规划,现在正在做一个非常全面的调研,要在未来三届奥运会的期限内,在2024年之前,争取在有条件的地区、在青少年当中开展水球运动,特别是女子水球。而在选材上我们也注重多样化,比如在击剑、手球等项目的运动员中选材,寻找这些项目和水球的融入点、契合点。”

  文/本报记者 刘艾林

  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