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民日报海外版:莫让体育成为教育的摆设

2013年08月07日 08:4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上周报社游泳比赛,我带领海外版游泳队参赛。组队之时我就有一些为难,因为年轻人参赛不够积极,70%的人参加35岁以上的乙组,接力队4人平均年龄53岁,是参赛队中年龄最大的,依然获得了名次。前一段时间我们的女排参加报社排球赛,也有类似情况,主力阵容一半以上是50岁左右的员工,相比之下,年轻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动力和技能都不足。

  从现代教育制度形成以来,体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学校应该把每一个青少年都培养成将来能够展翅飞翔的雄鹰,他们有搏击风暴的翅膀,而不是跑个千八百米就会让人担忧会不会出现猝死的脆弱细腿;他们应该有鸟瞰千里的鹰眼,而不是小小年纪一个个都成了小眼镜。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学校体育课程和时间都不能保证,体育课的质量也难以提高,很多时候体育课要为主科让路。教育只剩下高考那几门课程,体育的教育功能有名无实,成了徒有虚名的陪衬、自欺欺人的样子货。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在提高,各地的体育设施在增加,但我们的体育教育却没有达到人们期待的效果和目标。对很多“80后”、“90后”这群独生子女而言,在家长过度呵护和高考唯一路径的夹击之下,成了运动场上的“边缘人”。体育素质教育和健身锻炼的功能在教育领域里一退再退,退无可退。他们似乎真不如上世纪80年代初那帮在国足努力冲出亚洲、排球喊出振兴中华的氛围中自由玩耍的学生们幸福。等到这些青少年成年了,工作了,他们的学识很高工作能力也很强,但体育健身依然很难进入他们的日程和视野,因为他们更忙了,电脑网络让他们更宅,工作和生活的双重重担压在他们并不强壮的肩上。

  从一些业余体育比赛中人们看到,一少部分参加过体育学校或体育班的青年明显有优势,他们在业余比赛中总能够一马当先。而大多数从小学门到中学门到大学门一路考试过来的青年,体育素质和体育习惯都因体育课的缺失而有欠缺;虽然学校的体育课总是有的,三好学生的第一好还是身体好,但体育常常是一个聋子的耳朵——摆设。现在,体育比赛、体育设施越来越多了,但青少年参与体育的兴趣和勇气没有增多;现在,体育媒体、体育网络越来越强大了,但这并没有使每个青少年的肌肉和骨骼更加强大。

  前几天,篮球明星姚明在一场义赛中当起了一群特殊人群的篮球教练。“80后”的他根据自己成长的切身体会说道:“我的中国梦是体育可以重新回归到教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的心声,也是他对目前体育教育现状的忧虑。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