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十二届全运会扼杀歪风 多项举措打击违纪行为

2013年08月31日 15: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沈阳8月31日电 题:释放正能量  让全运会实现“价值回归”

  中新社记者  王祖敏

  8月31日,第12届全国运动会在沈阳开幕。

  于1959年举行的首届全运会,是体育界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一次献礼。在随后20年里,由于中国退出国际奥委会和体坛几大国际单项组织,世界大赛锐减,全运会成为中国国内选手最重要的赛事,并日渐成为中国观众最为关注和欢迎的重大活动之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市场有着密切关联的全运会受到极大冲击。在近几届全运会前后,负面新闻的曝光一届甚于一届:唯“金”(金牌、金钱)是图、假球黑哨、幕后交易、年龄虚假,以及退役名将被迫参赛……全运会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令民众喜闻乐见,甚至能为之激动雀跃的体坛盛会。

  在本届赛会开幕前,对全运会的质疑达到高峰--这个中国国内体坛级别、水平和规模最高的综合型运动会,陷入赛事本身缺乏关注、负面新闻成为焦点的尴尬境地,甚至连全运会是否有必要存续也成为热门话题。

  这种“尴尬”局面已引起中国体坛高层和本次赛会主办方的高度重视,求“新”思“变”成为主办方推介和外界推崇的焦点。在此前召开的全运会筹备工作专题会议上,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就强调,要努力办好一届“开创新风”的全运盛会。

  在以往综合型大赛中备受关注的开幕式成为此次赛会推陈出新的“试验田”:首次在白天举行、不邀请明星大腕、不燃放烟花、主题歌由“草根”唱响……据介绍,此举一是为了节俭,二是让全运会真正回归体育、回归大众。

  在赛事方面,本届全运会也有重大改变。

  为扭转大球项目投入高、金牌产出低而导致部分省市缺乏重视的局面,本届全运会首次对足球、篮球和排球三大球实行“政策倾斜”,一个冠军计入3枚金牌,亚军2枚金牌,季军1枚金牌,并设有不同年龄段的比赛,如男女足的各两个年龄段的比赛,本次赛会共将产生24枚金牌。

  为扼杀“全运歪风”,本届赛会多项措施并举:以“零容忍”态度加大兴奋剂检测力度;对运动员注册和年龄资格问题进行严格核查;制订了裁判选拔、培训、使用和监督的规定与办法;成立赛风赛纪反兴奋剂督察组,全程督察赛事……

  这些新理念、新举措到底能为“老全运”输入多少“新意”尚难以预知,但至少可以看出,中国体坛高层和主办方已经在为全运会的价值回归做出努力。

  在全运会的54年历史里,从这个国内舞台走向世界并成为奥运冠军或扬威国际的明星难以数计,而通过全运会了解并爱上体育的观众更无法用量化的数据来体现——全运会为中国体育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毋庸置疑。

  金牌争夺历来是竞技体育的主旋律,这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具体阐述。事实上,一枚高质量的金牌,对该项运动的普及甚至对民众全面健身的推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翔在男子110米栏上的突破,让曾经在中国遭遇“寒流”的田径成为热门;而在近两年激增的“泳池儿童”背后,有着多少怀揣着培养未来孙杨梦想的父母。

  诚然,堪称中国体坛“两代”标志性人物的刘翔和孙杨,都是在世界大赛上登上荣誉巅峰,但不可忽略的是,他们均是在全运会上才为观众所熟知。对于更多无缘世界冠军、甚至难以参加国际大赛的选手而言,全运会才是他们漫长训练的寄托和运动生涯的最高殿堂。

  至于调动各省市开展体育运动和培养后备人才的积极性,全运会的作用更是无法取代。正如曾担任中国奥委会秘书长、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的魏纪中先生所言:中国体坛的举国体制伴随全运会产生。如果取消全运会或者改变其性质,举国体制和中国体育的竞技战略将失去支撑。

  如今,全运会饱受争议与指责,其根源似乎并不应在于全运会本身,而在于运作理念和手段——如何定位全运会?以什么方式来追求金牌?如何看待奖牌的成色?

  1952年,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工作者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题词也成为全运会举办的初衷和目标。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全运会只有回归到这一原始轨道,释放更多的正能量,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在中国体育由“金牌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完)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