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男壶无缘决赛 做“陪衬”无碍黑马成色

2014年02月21日 10:1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北京时间昨天凌晨,中国冰壶男队在以6比10负于加拿大队后无缘冬奥会决赛,但这无碍于这匹大黑马的成色。领队李东岩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用了十年的工夫我们才换来了男队今天的成功。那么这支一直默默无闻的队伍,是通过怎样一条艰难的路径才实现了今天的一鸣惊人呢?半决赛结束后第一个清晨,5个小伙子终于有时间和心情与北青报记者敞开心扉聊聊“过去的故事”。

  冰壶男队做“陪衬”但从未被放弃

  相对于上届冬奥会就拿到铜牌的中国女队,男队的处境一直都有些窘迫,媒体的聚光灯都对准了早已功成名就的姑娘们,他们更像是女队的“陪衬”,加之中国体育历来“阴盛阳衰”的现实,几乎没有人能相信男队有一天也能取得和女队一样的成功。

  不过只有一个人的心中一直都“不信邪”,他就是十年来一直陪伴着中国男队的领队李东岩。从中国冰壶成立国家队的那一天开始,李东岩作为队伍的第一任总教练兼领队,心中就有着一个梦想:“女队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所以中国女队成为世界顶尖强队是迟早的事情,但是男队则不同,竞争非常激烈。从建队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男队一定要成为世界强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证明中国冰壶的整体水平。”

  如同李东岩的预期,女队在2005年前后就已经具备了打世锦赛的能力,而男队还在苦苦挣扎,当时国家冰壶队的经费非常有限,同时支撑两支队伍的训练有些捉襟见肘,“正常来说,为了出成绩,可以放弃男队,将工作重心都放在女队身上,但是为了实现我最初的那个梦想,我十分坚定地没有放弃男队。”

  尽管男队的爆发让李东岩等了整整十年,但男队在索契冬奥会上完成中国男子集体项目的历史性突破后,李东岩对北青报记者说:“这些年为男队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值了。”

  5个人的入队经历都挺有趣

  参加本届冬奥会的中国男队由5名队员组成,分别是一垒臧嘉亮、二垒巴德鑫、三垒徐晓明、四垒刘锐和替补邹德佳。中方教练李洪臣说:“5个人的性格各有不同,但是多年来在一起合作,已经让他们形成了一个很有战斗力的集体,长期在国外生活,更是让全队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庭。”

  聊起当年为什么会选择冰壶这样一个冷门项目,5名队员的故事则都各不相同。队长刘锐在打冰壶前是哈尔滨市体育运动学校的一名短道速滑运动员,那时和他同校的同学中,还有当时正在滑速滑的徐晓明。当年刘锐和徐晓明都是在业余时间开始打起冰壶的,“那时我们都是白天训练,然后晚上去练练冰壶,由于想练的人太多,所以我们每天晚上都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有机会投一次壶,一个晚上下来也投不上几次。”徐晓明回忆说,“不过几个月之后,我们就打了个全国第三。要知道练滑冰,没有七八年工夫是不可能在全国拿到名次的。”

  臧嘉亮被队友们称之为“开心果”,他练冰壶的开端颇有些戏剧化,“我妈是练花样滑冰的,所以很小的时候就想当运动员。大概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召集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在会上我宣布,我想当运动员。我妈没办法了,只能找自己过去的队友,当时冰壶队正在招人,就把我送进队了。”

  二垒巴德鑫是上场队员中最年轻的,这位“90后”被女队的老大姐柳荫开玩笑称之为“女婿”,柳荫甚至向记者表示:“小巴(德鑫)当初是看我们比赛才选择练冰壶的。”对此,巴德鑫摇着脑袋急忙否认,“真不是这样,当时我被别人带着来练冰壶,结果他没出来,我却进国家队了。就像不少电影明星当年考上电影学院,都是被朋友拉去考试那样。”

  替补邹德佳的运动生涯更是有趣,在打冰壶前,他曾经跟著名篮球教练李群练过两年篮球,后来因为身高等身体条件的限制,只能选择转行,最终他选择了冰壶。

  做饭是队员们出国集训的最大乐趣

  为了备战索契冬奥会,这支队伍在过去四年里忍受了极大的寂寞和孤单,常年在国外集训。队长刘锐说:“每天训练结束后,大家回到家里,一起下厨煮面、做饭的时刻,是最快乐的时候,”

  聊起做饭的快乐时刻,小伙子们立刻眉飞色舞起来。冬奥会前,全队在瑞士集训,队员们从国内带了一个电磁炉用来做饭,但是按照瑞士当地的规定,他们租住的房子里不能做饭。“由于怕警报器报警,我们就一边做饭,一边开着窗户往外面扇油烟,生怕报警器响了。想想当时的场景,我就想笑,但那种做饭的方式也是‘团队协作’啊。”

  队长刘锐切菜时的刀工很棒,他也被队友们称之为“刘一刀”,所以每次炒菜或拌凉菜的时候,刘锐都是主刀。而臧嘉亮的拿手菜是炒腰子,这道菜也让大家百吃不厌。“有一次我们在魁北克集训,那边很荒凉,东西也很贫乏,只能自己做饭吃,小亮就天天给大家炒腰子,大家连吃了一个星期炒腰子加拌老虎菜。”巴德鑫笑着说。

  枯燥而单调的备战生活,让队员们只能“苦中作乐”。他们说,除了做饭之外,剩下的事情就是逛街了。刘锐笑着说:“我们可真是只逛不买啊,现在对全世界的物价都极其清楚。算来算去,还是美国最便宜,所以如果有机会去美国,我们都会大肆采购,现在在国内基本上都不买衣服了。”

  其实无论是“大厨”,还是“购物专家”,都映衬着过去几年里,中国冰壶男队暗自蓄力的辛苦和艰难,他们失去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机会,失去了像同龄人那样正常生活的机会,但他们最终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中国冰壶男队在冬奥会上的爆发。

  本报索契专电 特派记者 杜锐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