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冰壶男队半决赛惜败 基础弱项目发展引关注

2014年02月21日 10:39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昨天,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男子冰壶半决赛中,刘锐领衔的中国队在第七局和第九局两次先手丢掉3分,最终以6比10不敌加拿大队,遗憾无缘决赛。

  赛况 紧张导致失利

  与在循环赛中放松发挥相比,中国队在半决赛中略显紧张。首局最后刘锐出手力量有点大,让加拿大拿到1分。第二局三垒徐晓明第一壶直接滑出大本营出现失误。中国队后手拿到1分。第三局,巴德鑫和徐晓明都出现了失误,三垒过后,中国队形势困难,被加拿大拿到2分。第四局刘锐最后一投打到对手站位壶,经测量只拿到1分。第五局加拿大也只得到1分,4比2领先半场。

  第六局中国拿到2分追成4平,但第七局,加拿大四垒双飞让中国队陷入困境,刘锐申请暂停后出手,力量和点线都没有控制好,中国队先手丢掉三分。第九局刘锐最后一投打甩没有成功,加拿大队再得3分,最终6比10输掉比赛。

  比起后半段的失误,外教洛克认为比赛的转折点在于第二局。“第二局尾声如果我们能够留有两壶,也许比赛的结果不会改变,但整体的局面会有所不同。”

  感言 期待全民参与

  “首次打进冬奥会半决赛,还是有些紧张,有些球打不出来。”赛后,中国队队长刘锐感叹,“强队还是强队,他们的成功率和稳定性都比我们好。”刘锐的语气有些懊恼,但他说会坦然面对,“没有后悔的事情,我感觉我们都尽力了。”对于将与英国进行的铜牌争夺战,刘锐表示:“结果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打好每一个球!”

  徐晓明对于冰壶的未来则表达了一丝忧虑,“不敢说得发展有多大,冰壶在中国已经发展很多年了,但真正打冰壶的人不多。从群众基础上就比别的项目差很多,主要是没有场馆。还是要从基础做起,让选材上更加广泛。如果我们的群众基础再大一些,选材面再广一些,就会像中国的乒乓球项目那样有天才队员出现。”

  未来 外教不谈去留

  对于比赛,加拿大外教洛克总结,“面对加拿大这样的强队时,根本没有犯错的余地。这是因经验不足而付出的代价,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失误后如何调整,这些是我无法教给他们的,只能让他们去体会。”

  历史性闯入冬奥会男子冰壶四强,外教洛克的表现功不可没,而他10个月的合同将在4月份到期,他是否会和中国续约成为疑问,洛克表示要跟家人商量后再做决定:“我需要跟我的两个女儿商量,她们一个13岁,一个11岁。执教中国对我的妻女、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现在的我已经快完成使命,同时执教男女两队已经让我疲惫不堪,我需要赶紧回国跟家人在一起。我活在当下,但谁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呢?”

  晨报记者 宋翃

  ■其人

  冰壶外教 起名叫“手机”

  “因为我是从运动员转型到教练的,这一点是我的优势。我的经验是从实战中所得,运动员的身份让我更加懂得他们需要什么,同时中国的协会在训练中也给了我全力的支持。”43岁的外教洛克来自冰壶强国加拿大,本身也是知名选手,他曾代表加拿大队参加过4次世锦赛,其中3次问鼎冠军。这一次带中国男队跻身冬奥会四强,让洛克成为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洛克深受队员的喜爱,他用“一辈子的朋友”来形容跟中国队员们的关系,对中国他也充满了感情,“我喜欢吃中国的馄饨、饺子。”他还用不太标准的中文来了句——“我太胖了”。

  这个可爱的加拿大人说,“我有一个中国名字。我叫Marcel,所以是‘Mar’是马,cel像是cellphone(手机)的简称,“所以他们给我起了个名叫‘马手机’,他们叫我马塞尔我有时不会搭理,但叫我‘手机’、‘手机’时,我就回头看看是谁在喊我。”还没有决定是否会和中国队续约,洛克透露,回到加拿大,他还要继续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一名高中体育老师。

  晨报记者 宋翃

  ■星迹

  比约达伦夺金创纪录

  晨报讯(记者 宋翃)比约达伦创造历史。昨天,在索契冬奥会冬季两项混合接力赛中,绰号“国王”的挪威传奇老将比约达伦与同组队友获得该项目冠军。凭借6届冬奥会13块奖牌的成绩,成功打破由同胞比约达利保持的12枚奖牌的纪录,刷新冬奥会历史。

  比约达伦从1994年开始参加冬奥会,1998年在长野上夺得1金1银,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拿下全部四个项目金牌,成为迄今为止冬季两项获此成就的第一人。2006年都灵冬奥会,比约达伦获两银一铜。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比约达伦在最后一项接力比赛中与队友合作夺得个人第六枚奥运金牌。在索契冬奥会冬季两项男子10公里竞速赛中,他又摘得一金,赛后的比约达伦说:“我为向纪录发起冲刺做好了准备,这里很可能是我最后一届以运动员身份参加比赛,这是我最后的机会。”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