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汇报:非洲队个性,遗失在16年前

2014年07月01日 14:54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时隔16年,“非洲雄鹰”尼日利亚队再次登上了世界杯淘汰赛赛场。这支阿非利加传统劲旅肩负着非洲球队在“足球王国”取得突破的最大希望,然而强大的“高卢雄鸡”却最终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与往届相比,如今的这支“非洲雄鹰”在战术和纪律性上已逐渐向欧洲强队靠拢,但个性的缺失却让他们黯然失色。

  1994年的美国世界杯,首次闯入决赛圈的尼日利亚队就令人刮目相看,首战就3比0完胜当届殿军保加利亚,并在淘汰赛中一度将意大利逼入绝境。四年后的法兰西之夏,“非洲雄鹰”再次在世界杯上展翅翱翔。奥利塞赫石破天惊的远射是当届赛事的最佳进球之一,而“魔术师”奥科查杂耍般的颠球和过人同样令人赏心悦目。

  上世纪90年代,是非洲足球一鸣惊人的时代,彼时的非洲代表向世界展现了出众的身体素质,并开创了以“愉快地玩耍”为核心理念的原生态足球。但足球界也达成了共识,缺乏纪律与整体,限制了非洲代表向更高的高度冲刺。

  如今的这支尼日利亚队,正是欧式改造的结果。本土主帅凯西将“雄鹰”改造为一支讲究整体性和战术纪律性的“铁军”,一改过去非洲队重攻轻守的“弱点”,从小组赛到对法国队的前75分钟比赛,体现无疑。相比1994年、1998年的尼日利亚队,现下这支球队虽然整体均衡,却没有了个性十足的球星;虽然成绩不亚于过去,却失去了当年的视觉震撼与观赏度。

  也许16年前的闪光期,正是非洲足球的分水岭。世界认识到非洲选手的潜力,大批年轻甚至幼龄球员早早奔赴欧洲,在系统训练中被模式化地成批改造成“黑又硬”式选手,反倒遗失了淳朴的个性。尼日利亚的欧式改造是主动又是被动,是进步又是“倒退”。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本报驻巴西利亚记者 苑云天

  (本报巴西利亚6月30日专电)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