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华网:风格化足球的黄昏

2014年07月12日 11:2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新华网福州7月12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涂洪长)巴西世界杯进入下半程后,屡屡上演120分钟的防守大战,但令人冒汗和惊呼的有威胁射门寥寥无几,鲜艳的梅西式杂耍和罗本式狂飙难见踪影,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对阵双方进攻的超强意志和能力。

  世界杯历来是各种足球理念和风格的大碰撞,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不一而足。其实,只要在规则之内,足球该怎么踢并没有标准教科书,什么样风格的球队能笑到最后谁也说不清,你有你的钢铁战车、我有我的雷霆万钧;你有你的链式防守,我有我的穿花蝴蝶。尽管有些踢法,“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很不科学”,但我就是我,坚持不懈,哪怕输了球,潇洒走一回,不惧“作死”的骂名,也能赢得万千球迷的宠爱。

  世界足球的风格化时代留给了我们太多美好记忆:桑巴精灵巴西队充满魔法的腰肢和双脚、全攻全守的开创者荷兰队潮水般的攻防转换、意大利“混凝土式防守”、德国“高空轰炸机”……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连串个性十足的光辉姓名:万军之中来去自由的马拉多纳和长发与爆射齐飞的“战神”巴蒂斯图塔;过门将成瘾的“外星人”罗纳尔多和“在邮票上跳舞”的德尼尔森;集优雅忧郁于一身的亚平宁“二王子”巴乔与皮耶罗。甚至于连活动范围最受限的门将也有那么多可爱的绰号:“花蝴蝶”坎波斯、“疯子”伊基塔、“狂人”奇拉维特……

  风格化浓郁的球队和球星是足球“古典时代”的产物,而一支球队的风格总是深植其国家文化和民族性格之中,就像胎记一样难以洗去。

  然而在巴西世界杯的舞台上,个性与风格正变得越来越模糊:阿根廷与荷兰队相遇体现出的防守强度和能力,让人几乎误以为是意大利队在“左右手互搏”;向来以坚强意志和粗糙脚法并称的德国队竟然告别“头球队”,频频在禁区内短传配合,俨然一副黄金版西班牙的风韵。

  在现代足球的发展进程中,一支球队的风格很难一成不变、一劳永逸。一方面,国际足球交流与交融已日益通达,欧洲五大联赛广纳天下英才,而教练和球员的选择权有时甚至可以完全无视一个国家的足球传统;另一方面,残酷的竞技体育无法逃开功利化的阴影,再美丽的足球也扛不起“成王败寇”的重压,于是我们看到足球场上奔跑的22个人踢得越来越像、踢得越来越保守,“赢球”成为最大的风格……

  风格的消失甚至波及球员形象:何处再见“小毛驴”奥特加的跳跃,何处再见“矮脚虎”左拉的奔突;何处再见巴尔德拉马式的狂放金发,何处再见巴乔式的销魂马尾辫……

  球迷永远乐见十八般武艺争相绽放的足球江湖,而鲜有一支球队能在国家荣誉面前顽固捍卫传统风格。欧洲南美化也好,南美欧洲化也罢,足球运动本就在不断的交锋和融合中发展前行。换一种直观点的说法,风格即人,这届杯赛上,罗本就是荷兰的风格、穆勒就是德国的风格、梅西就是阿根廷的风格、哈维和伊涅斯塔就是西班牙的风格……人间自是有妖娆,此事不关胜与败。

  或许可以这么说:那些底蕴深厚、风格鲜明的球队永远不会消亡,球迷偶尔难辨其迹,只是因为肩负起这种风格的11个战士仍在养成之中。怕就怕一个国家要“搭凑”起一支像样的球队都难,又哪有什么风格可言。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