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足球课太少孩子无处踢球 缺乏组织指导是主因

2014年08月08日 15:05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小孩儿可以不用脚踢足球!”去年底,英足总选派的6名专业校园足球教练来华培训时抛出的这一说法,让70多位中国教师蒙了。尽量让更多的孩子留在球场上,是英国人培养孩子足球兴趣的理念。

  前不久,针对省会校园足球现状,本报随机发放了百余张学生问卷(有效答卷72份),目标人群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不同人群各出自三所以上的学校)。得到的问卷有喜有忧,喜的是,83.3%的学生认为,踢足球不会影响学习,忧的是近一半的学生从未踢过足球。此外不愿踢足球的学生占56.9%,而在理由选项中,“没有兴趣”所占比重最大。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们失去了对足球的兴趣?

  尴尬现象:足球课太少了

  在省会高校,绝大多数的学校开设了足球选修课。可是,选篮球、羽毛球和健美操的学生动辄就几百人,选足球的不过二三十人,有的甚至连一支球队都组不成。高校的不少足球教师都是优秀足球专业毕业生,可空有一身本事,无法施展拳脚。

  河北政法学院的一位大学生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我记着上小学时,挺喜欢踢足球的,可上了初中后,慢慢就没了兴趣。上了大学,兴趣基本上已经框定了,踢足球的心气早没了。”

  石家庄是改革开放初期全国16个足球重点城市之一,还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计划在河北的唯一布点单位。石家庄校园足球联赛启动后,参与的中小学起初分别为15所和30所。如今,小学增加幅度最大,已近40所。然而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小学开设足球课的仅占32.2%,初中为28.5%,高中则更少。

  培养足球兴趣的最佳时期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足球课原本应该比大学多,但实际完全相反。等到孩子上初中时,原本想延续足球兴趣,可是体育课不是做广播操,就是练习中考加试的那老“三项”。而且,不少学校规定课余时间不许在校踢球,足球的兴趣自然就戛然而止。

  这个暑假,有大批高中生还在补习。一位高中学生说:“这个假期能看上两眼世界杯就已经很幸福了,踢球想都不敢想。”因为急着上课,他不得不把问卷带回家去填写。

  影响主因:缺乏组织指导

  影响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是时间紧、学业重?不,这是大批家长的想法。在问卷中,83.3%的学生认为,踢足球不影响学习。真正影响参与足球运动的主因是“缺少组织和指导”,该项所占比例最高(51.2%)。

  因为缺少组织指导,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不少人一直对越位都看不明白,更有甚者连一支足球队有多少人也无从知晓。一位女大学生说:“同学们在一起聊足球只有一个话题,就是调侃中国足球。”

  桥西实验小学近年来一直对开展足球项目保持着热情,可全校1800多名学生,却只有4位体育老师。据该校教育处王主任称,去年学校曾组建了一个足球兴趣班,有近40位学生参与。带队的体育老师虽然主修的不是足球,但带着孩子玩得还是有声有色。可没过半年,这个兴趣班就散了,因为那位老师平时的工作太多,还要带田径队——教师编制太少,成为“紧箍咒”。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吕健力无奈地说:“我现在就带了几位足球方面的研究生,球踢得不错,课讲得也很好,可要进小学当体育老师,也是相当困难。”

  转变观念:很多担心是多余的

  影响学生足球兴趣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场地、师资待遇等等。而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情况下,转变观念是最迫切的。因为在固有很多观念中,我们的很多担心是多余的。

  英国人“踢足球可用手”的理念,在我们看来完全是颠覆性的。其实,孩子们因为身体条件各异,有的孩子能很快就学会用脚踢,而更多的孩子起初更习惯用手去控制球。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迫他们用脚,这部分孩子就会感到压力,会不喜欢足球。英国人的方法,是先培养孩子玩球的乐趣,这是保证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留在足球场上的基础。

  万一孩子养成用手接球的习惯怎么办?很多人有这种担心。英国校园足球教练称,不用担心孩子会一直用手接球,当第一个孩子开始尝试用脚踢球时,其他孩子一定会效仿,最终,不用老师强迫,他们自己就会发现踢球的乐趣。

  体育老师的理念要转变,管理部门更是如此。比如说,校园足球开展的成效,一定要和比赛成绩挂钩吗?一定要把足球放到中考、高考中吗?兴趣绝不是比出来的,更不是考出来的。

  本报记者 常明

【编辑:岳川】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