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圳晚报:李娜,独自退场

2014年09月19日 10:18 来源:深圳晚报 参与互动(0)

  深圳晚报特约体育评论员 谢明

  中国赛季的开始,却是李娜的结束。这种黑色荒诞似曾相似,宫殿落成、公主缺位,当我们预设好种种喜剧之后,才发现我们从未真正了解网球场到底该是什么样,一部体育大剧的结局该是什么样。

  李娜的力量,最后一次,用戛然而止的退役方式展现给我们:你幻想过的所有结局,其实都不在她的心中。

  英国人用一百年的时间去爱网球,即使没有那个冠军,你也能感受到他们对网球发自内心的爱和幸福。而我们的一个英雄退场之后,关于网球的一切又显得可疑,赛事、场馆、活动、传媒、广告、基础普及、亚太总部、中国赛季……从2011年胜利夜开始,李娜的存在是这一切推动的源泉。现在想想,这一切的繁荣都会在李娜的退役中战栗,你都忍不住怀疑这种对网球的爱是否真的存在过。难道它们真的就是那首《泡沫》:“只一刹的花火,你所有承诺,全部都太脆弱,而你的轮廓,怪我没有看破,才如此难过。”这究竟是泡沫,还是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

  只有这一刻,我们才能发现,爱与不爱的区别竟然是这么大,一种双向透支的疲惫无力涌现出来。在物质的层面上,我们一直在提前消费着李娜,李娜又提前消费了球场年华。在精神的层面上,我们狂欢李娜,娱乐李娜,李娜却从未心甘情愿加入这种狂欢,享受这种狂欢。退役会让人联想,她是否真的热爱网球,为何不能像伊万诺维奇和费德勒那样迎接一些开心的失败,到底是什么动力才能让她继续留在网球场上?

  李娜不是中国网球的长期信用卡,她本人也从不屈从于职业规则之外的其他裹挟,这个真相在她成长之路上一直都存在着,只是太容易被遗忘。因此,退役无疑是解决自身性格和外在矛盾的最好办法。在新闻发布会上,她也许会解释一些东西,答案是否真实已经无关要紧,她命中注定要创造一个孤绝形象,而不是投身于任何形式的潮流。

  这个结尾没有悲伤,此时再看李娜所创造的体育事业GDP反而能够让人更清醒。那种没有热爱、没有文化、没有精神财富的GDP从来无法使人骄傲,也更容易倒塌。所幸,当她亲手终止了这一规模浩大的网球跃进之后,她在精神上撞开的一扇扇大门,反而变得更加清晰。

  体制、单飞、国际化,这些故事在过去已经被讲述得太多,而历史也永远不可能再开倒车。李娜撼动了中国体育体制,李娜推动了职业体育在中国的发展,李娜让我们看见了个人魅力是如何代表国家魅力,李娜让我们不断反思,那种为独立的自由和个体的幸福,那种谩骂和冲突中不顾自身的抗争,究竟到到什么地步才算值得,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够找到平衡……所有关注过李娜的人,都记住这些故事,她从人性上、制度上留下了太多丰富的内容,我们从这些故事中所解读出的精神,其深刻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名体育选手;在这样一个移动传播的时代,一个信息高度碎片化的时代,李娜所抵达的心灵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时代,通过各种各样社交APP,那些海量的论点和抒怀所制造的震撼,远远超越传统媒体的重磅报道和冠冕堂皇的官方评价。

  她在撞开个人桎梏,撞开僵死体制之后,又撞开了一颗又一颗中国心灵,这一扇扇固化的大门,一旦被撞开,就永远不可能再被关上,这才是李娜给中国留下的真正财富。

  令人悲哀的是,中国体育这样高度性格化的巨星还是太少,如果李娜是一名独行侠,那我们还从未有过麦肯罗这样的烈火男儿,也没有过阿加西这样的浪子超人,也从未有过塞琳娜这样的霸气女王,更未有过辛吉斯这样的野性公主。我们惋惜于李娜,是因为害怕重回那个单调无趣的时代,所幸,这种空白肯定不会太长,我们应当振作于李娜,是因为我们已经获得了性格创造的自由,和一片重塑辉煌的精神土壤。

  只有在这种精神之上,李娜所创造过的体育GDP才能获得长久的支撑。

  她曾经独自上场,当焰火曾为她燃起之后,她就再也无法独自退场。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