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别了,李娜

2014年09月20日 08: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资料图:李娜。图片来源:Osports全体育图片社  

  中新社仁川9月19日电 题:别了,李娜

  中新社记者 王曦

  就在仁川亚运会开幕当天,一则爆炸性消息抢走了不少人对于这项亚洲体坛盛会的注意力。

  中国网球名将李娜,这个中国乃至亚洲网坛的领军人物,通过个人微博宣布结束自己15年的职业生涯,一代名将就此告别舞台。

  “想到过这一天会来,没想到这么快,”国家队队友郑洁感到可惜,“李娜的退役不仅仅对于中国网球,对整个亚洲的网球都是损失,她的成就在亚洲没有人能够超越。”

  尽管此前有关退役的传闻早就甚嚣尘上,尽管这个决定对于一个32岁的老将来说再平常不过,但当传闻真的成为事实时,人们还是感到遗憾不已。毕竟李娜在今年年初夺得了个人的第二座大满贯奖杯。一年之内,这种过山车似的戏剧性起落,恐怕是一般人没有想到的。

  至此,李娜的职业生涯战绩定格为503胜188负,以及近2亿美元的奖金纪录,这些都将成为中国网球的一段传奇。只不过,中国网球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发现新的“李娜”?

  “一旦没有信心,我也就该退役了。”就像李娜今年在温网所说的那样,眼下,久治未愈的膝盖老伤,使得这位以坚强著称的网坛一姐,在阔别球场几个月后,作出真正的告别。

  在这封退役告别信中,李娜的表述透出伤感。“这次不一样了,哪怕我用尽自己全部的力量,我的身体却一直告诉我,32岁的我,再也不会在行业的最高水平中竞争了,网球这项运动的竞争激烈,对运动员要求完美,而我再也不能回到从前百分之百的状态了。”

  其微博“告别信”,目前已有逾17万次转发和8万余条评论,足以证明李娜的受关注程度。有球迷感到惋惜,因为就在外界期盼中国金花继续创造历史、书写辉煌之际,她却以这种方式让希望戛然而止。也有球迷表示理解,毕竟一个年龄超过30岁又饱受伤病困扰的老将能够坚持到今天,已实属难得。

  的确,李娜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改写了中国甚至亚洲网球的历史,而她似乎就是为创造纪录而生。在其职业生涯中,她曾先后拿下过9个单打冠军,其中包括2011年法网、2014年澳网两座大满贯奖杯,她也由此成为亚洲首位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得主,世界第二更是亚洲女子选手迄今为止取得的最高世界排名。

  正是从那时开始,“娜”成为了一个热词——“娜是传奇”、“娜一刻”,“娜是历史”——一连串纪录的创造,使得李娜成为了中国网球在国际体坛的代名词之一,以她为代表的“单飞”模式更是成为中国网球的重要标志之一。

  李娜直率的个性也会在数年之后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赛场上,她会对吵闹的观众表达不满,她也会用武汉话朝丈夫姜山发泄情绪。赛场外,她会与记者唇枪舌剑,也会适时展现出特有的“娜式幽默”,这样的李娜在世界网坛中独树一帜,备受世界球迷喜爱。

  与传统的中国运动员相比,拥有一口流利英语的李娜无疑更加国际化,也缺少程式化的表述,即便曾因“口无遮拦”数度引发争议,但率真的性格也让她显得更加真实。描述自己时,她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你的表现肯定会时好时坏,用不着太责怪自己,一直在为自己努力就好。你不用想为别人做什么,我只为自己而努力。”

  不论这些言论是否有争议,但李娜的存在,无疑让中国球迷见识了职业体育的另一番天地,也因为她,中国网球在近年来的普及、发展、提高速度令世界瞩目。

  如此影响力,让李娜两度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而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中国运动员可以做到这一点,包括刘翔、姚明。

  对此,WTA主席兼CEO斯黛西·阿拉斯特评价说:“李娜拥有强大的实力,为人温暖而幽默。她是一位开拓者,为中国和亚洲无数的人们打开了网球之门。能够为14亿人耳熟能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李娜做到了。”

  正因如此,告别赛场的李娜或许不会再有什么遗憾。正如她在告别信中所说的那样:“赢得大满贯、获得世界第二,我选择带着这样的荣誉离开网球赛场。尽管作出这一决定的过程非常艰难,但是我对发生的这一切都很平静,不会后悔。”(完)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