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举重“断供”金牌 人才选拔制度值得商榷

2014年09月25日 09:00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终于等来了一块遮羞布!昨天亚运会女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中国名将向艳梅在中国举重队出人意料地连丢四枚中小级别的金牌后,以总成绩268公斤夺得金牌。然而,向艳梅在鸡肋级别上的夺冠像仁川月光节日花园体育馆外的月光,把中国举重队映衬得更加伤感,作为中国夺金自留地的举重到底是怎么了?

  特派记者 刁勇 黄启元 仁川电

  对手一年“涨”18公斤—— 苏籍名帅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在23日的亚运会女子举重63公斤级比赛之后,扬子晚报记者邂逅中国女子举重队总教练王国新,面对家乡媒体,这位无锡名帅打开了话匣子。“直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对手的进步为何会这么大!是不是我们的训练方式出了问题,还是哪个环节存在误区?”

  不仅仅是王国新感到惊讶,就连法新社的记者丹尼尔也感到不可思议,拿到冠军的中华台北选手林子琦以261公斤(抓举116公斤,挺举145公斤)的总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而去年的亚锦赛,她只举起243公斤。一年的时间,她提高了18公斤。

  在王国新看来,除了田源因伤病原因发挥失常,其他三个级别的选手都表现出了应有水平。“特别是邓薇,她拿出了自己全部本领,甚至在挺举阶段突破了144公斤的个人极限,但丝毫没办法改变比赛的结局。”据一位长期跟随中国举重队的媒体人透露,目前国家队的训练机制一直是采用“经验+创新”的模式,“过去好的经验我们一直在用,同时又会学习和观察世界上更先进的技术,确保训练不会落伍。”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很多对手的水平在一年内提高了十几公斤,这几乎超出了举重项目的发展规律……”这位媒体人感慨道。对于现状,王国新没有再找借口,也没有避讳外界的质疑,“过去的辉煌已经过去,世界举重格局正在发生巨变,我们已经被甩开了。”

  伤病困扰“举不了”—— 人才选拔制度值得商榷

  本届亚运会,在已进行的八个级别中,朝鲜成为最大赢家,夺走三金,中国队与中华台北队有两金入账,哈萨克斯坦收获一金。有专家指出,中国队在过去十几年的优势是建立在东欧国家竞技水平整体下滑的基础上,才显出我们的“一枝独秀”。然而最近两年,世界各国的实力都开始回升,朝鲜、哈萨克斯坦、土耳其都已崛起。

  连续两天都有金牌入账,并接连打破世界纪录,中华台北队前举重协会理事长张朝同一度激动得老泪纵横。他告诉记者,“多年来,我们一直将中国队视为目标和榜样,梦想有一天可以超越。特别是举重项目,不是说你的名气大就能轻易成功,如果没有下功夫,自然就会被超越。”从事举重事业多年,张朝同始终坚信一个道理:“要遵循项目的发展规律,例如运动医学、运动科学、以及心理学,这些理论层面的东西一定要坚守,不能怠慢。”而从现在的情况看,中国举重队的训练以及人才选拔模式都存在问题。

  伦敦奥运会前,当时成绩最好的田源莫名其妙地被王明娟代替。虽然这一人选的变换没影响金牌最终归属中国名下,但对于出自不同省份的田源和王明娟来说,影响则是巨大的。在中国体育奖励制度中,一块奥运会金牌等于两块全运会金牌。是田源,还是王明娟拿金牌,对两人背后不同省份的体育局官员来说,不可谓不重要。事前事后,舆论哗然,几无止歇。吸取教训的中国举重队,在决定此次参加亚运会的人选上立下硬标准:今年拿到全国锦标赛冠军者可以参加亚运会,第二名则参加世锦赛,“一切要体现公平公正”。

  然而有伤在身的田源虽然来到仁川,却根本不具有争冠能力。因此,她6次试举,居然5次失败,其中挺举没有成绩,可谓一败涂地。就连王国新也承认,“我们的选拔制度确实存在问题,今后会考虑让最健康、最优秀的选手参赛。”

  穷孩子也不练了—— 后备人才断档是根本

  失金的原因有很多,还有一个“难言之隐”——后备人才断档,或许正在成为中国举重的“难以承受之重”。中国男队副总教练于杰说,人才短缺是中国举重面临的重大危机,这直接导致了人才选择余地变小。练习举重的人越来越少,在于杰看来已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形势。”就在此前,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周进强也曾表示,“中国举重的人才群体比较单薄、断层现象严重。”

  为何如今练习举重的孩子越来越少?训练艰苦、枯燥是原因之一,而作为基础体能项目,举重的观赏性不足、难走职业化之路,也导致了其影响力的萎缩。据了解,相当一部分举重运动员来自农村家庭,但随着体育金牌效应的逐渐减弱,这些孩子希望借金牌改变未来的诉求也在减弱。此外,由于过分强调专业训练而忽视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旦这些运动员不能有所建树,退役后可能面临着生存窘境,这也令孩子们对举重望而却步。

  中国男队副总教练于杰给记者举例,过去一个省的比赛会有400、500人参加,如今男女加一块也就100多人,基层群体越来越少,为国家队输送人才的管道就会被堵。“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国家队过去一个优势项目会有5、6个高水平选手,到现在只有1、2个,甚至更少。我们的教练都担心这种局面会持续下去。”于杰坦言。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