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汉晨报:"体教结合"助力体育人才培养

2014年10月10日 16:01 来源:武汉晨报 参与互动(0)

  昨日,十四届省运会青少年竞技类展开网球、游泳和田径项目的角逐。目前武汉市代表队以82块金牌的优势领跑省运会,东道主荆州紧随其后。武汉市体育局青少处处长戴敏表示,武汉的青少年竞技体育受益于“体教结合”等不断完善的后备人才输送体制。

  发掘好苗子 受益“体教结合”

  昨日,武汉队的孩子们在游泳项目中一举拿下4个项目的14块金牌,傲视群雄。

  金牌数第一、奖牌数第一、团体总分第一,这是武汉游泳队两年前就定好的省运会目标。带队教练夏欣介绍,此次参赛省运会的29名孩子年龄层次为10-14岁,全部来自武汉市少儿体校。目前该校已经为国家队输送了在仁川亚运会夺得200米仰泳亚军的陈洁,还有艾衍含、王宇天等4名00后小将。

  “后备人才之多,全仰仗于‘体教结合’以及‘金字塔’式输送政策,好苗子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戴敏说,“目前我市已大力开展‘三大球进校园’工作,今年底达到180所校园足球试点学校,通过聘请专业足球教练员进校园,积极开展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明年的目标是达到全市300所。”戴敏还介绍,游泳进课堂是又一我市今年来推广的重大“体教结合”举措,考虑到大多数校园没有泳池设施,以市少儿体校为基地,组织各校的孩子定期来上游泳课是目前的推广方式。“已经有很多学校在这样做了。要知道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孩子们去上游泳课,在过去是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情!”戴敏欣慰地说。

  能否“高水平” 家长平常心

  昨日,荆州市体育中心游泳馆观众席上,有数十名来自武汉的亲友拉拉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纷纷赶来为参赛的孩子敲锣打鼓、摇旗呐喊,把荆州变成了自己的主场。

  10岁的苏嘉晟来自钟家村小学,他在去年的武汉市青少年运动会上已经一口气拿了5块金牌,被教练视为重点培养队员。苏嘉晟从5岁开始在市少儿体校学习游泳。苏嘉晟的妈妈徐慧军介绍,“本着让孩子强身健体的心态让孩子学习游泳,没想到他有天赋,还游出了名堂。5年来,每天上午上课,下午3点后去训练,风雨无阻坚持训练。”“如果成绩卓越,以后愿意去省队当专业运动员吗?”记者问道。“当然愿意,能够在更高的平台为家乡争光,是梦寐以求的事!”徐慧军笑着说。

  杜佐禹已经是名12岁的初中生了,他的爷爷是本次亲友团拉拉队队长,从4岁开始,爷爷就陪着他练习游泳,直到3年前被硚口区输送到市体校来,杜佐禹的水平突飞猛进,此刻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是决定他能否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关键时期。而初中是学习最紧张的时期,记者问,“如果不能游出名堂而又荒废了学习么办?”杜爷爷坦然地说,“一切顺其自然。能游出来更好,游不出高水平成绩也不怕,孩子掌握了一门技能,强壮了身体就很好了。”(记者张偲)

【编辑:岳川】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