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郎平用人有胆启用95后 眼界高远已经在想下一步

2014年10月14日 10:34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仁川亚运会闭幕刚过10天,四十年三大球首次遭遇亚运无金的尴尬还在戳痛我们,中国女排雪中送炭的一枚银牌,为阴霾中的中国三大球,撕开了一条明亮的缝隙。像30年前一样,中国女排再次成了引领三大球复苏的急先锋,解剖这块成功样板,我们看到,郎家军制胜的法宝有人,也有眼界。

  捧着一块亚军银盘,女排姑娘们人手一枝紫玫瑰,面对镜头,笑了。这是2014年10月13日凌晨,中国女排历史上,又一个值得铭记的美好瞬间——女排世锦赛决赛,中国女排1:3不敌美国队,时隔16年再次收获一枚银牌。2万多条评论,10多万次转发,这枚超过预期的银牌也让中国球迷看到了三大球崛起的希望。

  用人有胆 95后只有她敢用

  上任一年半的时间里,郎家军其实也有过起伏,去年亚锦赛的失利,让很多人认为,即便是搬出郎平这样的世界名帅,也无法短期内带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迷。谁也没想到,世锦赛中国女排可以爬到亚军那么高。

  相较于亚锦赛,这支郎家军只不过进行了“微整形”,却焕发出如此蓬勃的战斗力,郎平的化腐朽为神奇,核心是她大胆启用新人。入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郎平先后四次进行了集训,先后有34人穿上国字号战袍。朱婷、袁心玥、刘晓彤这三位亮瞎世锦赛的明星球员,也是大集训中筛选出的好苗子。此外,郎平大幅练兵,以赛代练的思路,让同样年轻的“90后”惠若琪、沈静思有了大将风范。郎平带到意大利参加世锦赛的中国女排,平均年龄不到23岁,名副其实的青春之师。这拨年轻姑娘的另一个特点是,全是高妹:主攻1.92米的惠若琪和1.95米的朱婷、副攻是1.96米的徐云丽和2米的袁心玥、接应是1.94米的张常宁、二传是1.87米的沈静思……这支国家队也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高女排”。

  当年,袁伟民力排众议让17岁的郎平顶替沉稳的杨希,这一大胆用人,被视作女排历史上的经典妙招。36年后,坐在主教练席位上的郎平,也同样大胆——徐云丽受伤之后,郎平派上了17岁的袁心玥,谁也没想到,首次登上世锦赛半决赛和决赛大舞台,她丝毫没有怯场,发挥惊艳,很有郎平当年的气场。此外,被郎平筛出来的刘晓彤,中美大战第三局能扳回一城,全靠她的大力跳发。即使是出场很少的汪慧敏,也是郎平破坏对方一传的奇兵。

  不论是临场指挥的用人,还是挑选人才,郎平的眼光都很独到,而将主力、替补界限模糊的思路,用活12个人,也符合排球发展的未来潮流。

  眼界高远 已经在想下一步

  拿到了亚军后,郎平的脑筋已经跳离了意大利,开始思考下一步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她表示,20天的世锦赛,她考察了很多世界强队,也思考了许多:“我看到了更多强队。包括一些二流球队,进步非常快,没有哪个队是你随便就能打的,真的很少。”二流队伍和一流强队之间的界限模糊,世界女排的格局变化微妙,让郎平很有紧迫感:“本届世锦赛检验出我们的一些问题,必须要承认和克服。如果两年以后我们还这样,就是不进则退了。一定要看到自己不足,要加快进步的脚步。现在强队太多了,将来就要看谁进步更快。”

  对于本届世锦赛,郎平最大的感悟是,想到了下一步该怎么走:“现在的排球更要求体能、力量和快速,而且赛季这么长,六七个人肯定不行。这个不像以前了,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加强替补的培养,不可能所有得分任务全落到朱婷一个人身上,其他选手要尽快提高。”加强替补队员的培养,让更多的新人得到大赛的历练,这是郎平一贯的思路,这一次世锦赛的亚军,同样也让郎平得到了鼓舞,起码,这个成绩认可了她的教练思路。

  新华社的评论也指出,郎平通过这个亚军,为自己的执教理念赢得更大空间,“外界对于年轻的中国女排也会有更多的信心和耐心,郎平所采用的一般赛事练兵、大赛力争佳绩的执教方式也会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更重要的是,球迷从这支年轻的中国女排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潜力和希望,两年后的里约,有理由期待更多。

  我们从这支年轻的中国女排身上,还看到了传承,中国女排精神成为队魂,一直没有离开过。就像30年前那样,中国女排像一枝独战寒冷的迎春花,给予逆境中的三大球崛起,一丝美好而勇敢的遐想。 华西都市报记者陈甘露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