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青年报:中国足球为何无流派

2014年11月24日 08:5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江湖之所以美妙,从来都离不开流派的多彩。

  就像中国的八大菜系,随便点出一系,不仅让人垂涎欲滴,而且能迅速道出个中特色。辨识度强,口感差别大,选料、切配、烹饪,各是各的味儿。发展了这么些年,虽有改良,但本色不变。无数食客为寻本地正宗美味,不惜穿街过巷,要的就是个地道。

  这种差异性、本土化,和20年前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刚成立那会儿是有几分神似的。那时的中国足坛,各门各派特色鲜明,东北足球刚烈,鲁系足球粗犷,海派足球轻灵,南派足球飘逸。稍微有几年球龄的球迷,不用听解说,不用看字幕,仅从两队打法上就能分门别类。那时的球员江湖,仿佛金庸笔下的比武论剑,即便使的都是长剑,剑法也各有不同。

  怎奈往事只能成追忆。如今的中国足坛,江湖仍在,地域还有,但流派的风格日渐模糊,大家都仿佛同一条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区别无非是优质、合格,或者残次。

  所以,当年曾经叱咤一方的南派足球,就这样湮没于江湖,极少有露头的机会。即便有重燃的苗头,也很快会熄灭在残酷的现实里。

  这一次,被搁在风口浪尖上的是广东日之泉。这支从主教练到球员全是清一色土生土长广东人的球队,因为无力与同城球队广州恒大及广州富力争宠,因为生存困境,不得不搬迁至陕西——拥有金牌球市的陕西西安,恰恰需要一支联赛“主队”来滋润球迷干涸的心。

  看上去双赢的搬迁之举,由于与广东足协在球员归属问题上尚存争议,最终成行还需时日,但可以预见的是,迁至西安的广东日之泉,需要改变的不只是俱乐部名称,还有球队的风格——在新老板加大投入的同时,球队的阵容配置也将发生变化,在成王败寇的冲超战场上,胜利和积分才是硬道理,风格的坚持几乎不值一提。

  但跟风改套路并非走向成功的唯一通道。就像青城、峨嵋虽不如少林、武当名头响,在江湖上照样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而中国足坛之所以流派尽失,说到底还是土壤贫瘠、人才匮乏,缺少底蕴、鲜有传统。当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充斥着中国足坛这个江湖,哪还有多少人愿意潜心研究武学。即便有人有情怀、有梦想,但在一个伪职业化的环境里,也很难独善其身,不得不为“活着”低头。球市如此火爆的陕西,却多年没有自己培养的中超、中甲球队,偌大的广东居然找不到一支中甲球队的生存空间,这些看似奇怪的现象,在中国足坛却绝非个例。

  俱乐部不管大小,能否拥有自家的风格取决于自身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这和一支国家足球队能否一脉相承是一致的。遗憾的是,中国足球还没有这样的生存氛围。而如果仍把中国足坛看作江湖的话,所谓流派的代表早已由球迷而非球队体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