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民日报:学校体育不应忽略学生兴趣

2014年12月22日 09:0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对于体育项目进校园,学校体育能够开展到什么程度,孩子们是主体,有关各方理应多听听孩子们的呼声

  这几年,遇到很多似曾相识的体育项目推广模式:但凡一个体育项目找不到更好的推广手段,便会把目光投向校园。似乎只要打开了学校的大门,项目推广便可大功告成。

  对于体育项目进校园,前几年引发关注的是武术、棋类项目进校园,现在动静最大的是足球进校园。其实,不管什么项目进校园,这本身就是一个有些让人费解的提法,学校有开展任何体育项目的自由,为什么要提到“进”的概念呢?当然,在当前的校园环境中,学校能开展什么体育项目是受具体条件制约的,比如师资、场地、投入、时间、目的等。一所学校除了常规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的确还做不到想开展什么项目就能开展什么项目。

  在这样的背景下,什么项目能进到校园里面,的确需要多方携手才能促成,一旦一个项目进到校园里面,的确也值得“庆贺”一番。不谈推动体育进校园的相关各方,对于学校的孩子们来说,多一个体育项目进驻,也就多了一分从事这个项目体育活动的可能。在课业负担繁重的情况下,能多一个机会从事体育活动,应该讲是一件好事。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似乎又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所有进到校园的体育项目都想尽快开展起来,这个时候校园开展什么项目不开展什么项目似乎就成了一个问题。而在决定到底开展什么项目的过程中,教育、体育两个系统都有一定程度的发言权,唯一被忽略的却是孩子们的喜好、孩子们的诉求。

  学校体育能够开展到什么程度,孩子们是主体,有关各方理应多听听孩子们的呼声。听听孩子们的呼声,就能清楚判断哪些项目适合在校园里开展,哪些项目即便非常重要也应结合校园里孩子们的具体需求适度制定推广时间表。遗憾的是,从事什么体育项目、不从事什么体育项目,孩子们并没有选择权,往往是有什么项目开展什么项目、相关各方想开展什么项目就开展什么项目。在这样一种忽略孩子们兴趣爱好的情形下开展的学校体育活动,其收效又能好到哪里呢?

  任何体育项目也都是“人格完善”的教育内容,少一些盲动、少一些冲动,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务实,让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中也能有所体现,这些做起来应该并不难。学校体育不该是可有可无的装饰,不该是随意摆弄的道具,到底如何有效开展学校体育,如何让学校体育发挥应有的作用,还请教育界、体育界及相关各方深思。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