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刘翔普通日子做回普通人 没有仪式不见官方参与

2015年04月08日 11:03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

  2015年4月7日,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刘翔选择在这一天,做回普通人。

  没有仪式,不见官方参与,昨天傍晚,《我的跑道!我的栏!》一篇长微博结束了一场事先张扬的告别。

  但也许4月7日并不如想象中的了无意味。九年前的同一天,上海田径中心在莘庄成立,打那天起,刘翔在雅典翱翔的身影,在闵行区莘东路589号的主楼前灿烂过很长一段时间。寒来暑往,又一个4月的春天,中国田径界乃至体育界独一无二的刘翔彻底告别曾经。从今往后,生活另有一个圆心,另谋一番天地。

  剧情都落幕,“虽然我的心中仍有热血”

  2400余字的道别,三处“不舍”,六次“梦想”,刘翔的19年运动生涯显然意犹未尽。但跟腱处的二次受伤,超过30个月的漫长康复,再加之年龄的无可逆转,任凭“心中仍有热血”,属于他的剧情只能在此刻落幕。

  剧情里有什么?中国人大抵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横空出世,2008年北京奥运会惊世伤退,2012年伦敦命运轮回。体育盛会四年一期,刘翔的戏剧人生合辙押韵。

  但如果剧情里仅仅剩下奥运金牌与世界纪录,那么今日的刘翔不会成为举国关注的话题。在他身上,真正打动人的,是2008年直到今天。他的生活从冲上云霄到沉入谷底。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他“由奢入俭”,从众星捧月跌到谩骂齐身。再加之力难从心的伤痛与年龄,没有谁能轻易挺得过七天,但他,熬过近乎七年。

  博尔赫斯说:“尽管意外层出不穷,尽管我们都是赫拉克利特河中的水滴,我们身上却总保留有某种静止不变的东西。”对刘翔而言,命运过于苛刻,但他却能拥有始终经受住生活打击的东西——一颗诚挚的心。因为诚挚,直到3月29日,他还在训练馆里度过一整天。更因为足够诚挚,他愿意在挥别运动生涯时敞开心扉:“那被迫退赛的一幕,是我至今都不愿意再回忆的。我做梦都想在家乡父老面前,让五星红旗升到最高处。”

  五星红旗没有因他再次飘扬在奥运赛场,但当他愿意砥砺住漫天质疑而重上赛道,又在努力未果后坦然下场,谁能说他的人生没有扳回一局?

  爱恨已入土,“我决定不再挣扎于过去”

  于中国体育,刘翔确乎是一个符号性的人物。在他命运的大起与大落之间,中国体育的荣耀与悲怆、负荷与挣扎,全都以一种极端的形式呈现出来。

  “2008年之前,好像身边的人都不把我当人看。我在赛场上似乎战无不胜。”他说那时候,没有人同他讲真心话,没有人会直陈他的不足。转眼2012年,世易时移,“全世界都在讨论阴谋论,好像我因为一场伤退完全变成另一个我”。刘翔虽不解,但到昨天之前,他已决定放下所有的爱与恨,“我不再挣扎于过去,既然选择了离开,就要坚强面对”。他感谢了不下十次,对家人、教练、团队、赞助商以及那些批评家和质疑者,他甚至在告别信中毫不讳言地写上“刘跑跑”或者“懦夫”这样的骂名。行文至此,人们口中那个“最受欢迎也是最悲剧的运动员”终于走到了跑道终点。

  谈及未来,孙海平希望刘翔能接班当教练,或者成为一名“运动员外交家”。而当事人自己说,第一步是完成学业,随后才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公益事业。虽有些微出入,但师徒俩有一点是类似的——刘翔必将带着从运动生涯所得的财富,去回馈中国体育事业。

  有统计,刘翔从2000年至今共参加过48场国际赛事,冠军36次,亚军6次,季军3次。但竞技体育之所以残酷,在于多数时候,再卓绝的天才也只能以失败来作别赛场,刘翔亦逃不出命运。

  好在,他选择在春天说再见,这是个不会因一树凋零而荒芜了所有的季节。既然如此,就请坦然接受所有未知,欣然拥抱下一个自己。从今往后,他是细琐而平凡的刘翔,而中国体育会在绵长记忆里保存一个辽阔的飞人。

  记者手记 愿他们被世界宽容相待

  还是训练基地门厅一隅灯光昏暗,陈设极简。照例是四五位记者围着孙海平,不似采访,更像聊天。北京奥运会后赴美手术,从美国康复返沪,重上奥运征程,然后循环往复,如果记忆没错,这些深夜里的采访统统发生在那里,每一回都由孙海平独当一面。

  是的,师徒缘分16年,直到最后时分,孙海平依旧是刘翔的保护伞。许多问题,尖锐的、温和的、有的放矢或者无中生有的,师傅统统在这个雨夜从容道来——外界质疑刘翔为何将一场告别拖沓了三年,“我们有过幻想,只是幻想敌不过科学”;舆论揣测飞人飞不出赞助商制约,“那都是误解,所有的商业合同早已终结”;记者求证是否“八步改七步”终为致命伤源头,“他只是不服输,我们只想到钢丝上再走一回”……

  话里话外,孙海平始终在护弟子一个周全,就连最后那个颇有些敏感的问题,他亦将情绪掩饰得小心翼翼。“师徒情分16年,如果前10年能以‘如父如子’来形容,那么之后6年该是怎样一个形容词?”问题有些直白而残忍。孙海平沉吟片刻,随即将话题转移成“一个男孩的成长”。我到底是心软了,提示他“亦师亦友”,师傅立马称是,眼里放出光来。那一刻,我想,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出口。其实,关于这对师徒间嫌隙渐生的话题,自从伦敦奥运会后就不绝于耳。是训练理念上的偏差抑或其他,不足外人道。我唯一能肯定的是,刘翔与孙海平,他们都没错,只是两个倔强的好人,在迷雾中渐行渐远。

  但正如刘翔对栏架的爱无法掩饰,孙海平对刘翔的爱护亦显而易见。昨夜的他,记得弟子的口头禅,反复说道刘翔是自己心目中“最伟大的运动员”,还对雅典奥运会、大阪“九道奇迹”、大邱“拉手摘银”如数家珍。他甚至清晰地把我们带回1998年和2002年:17年前,他第一次在莘庄的操场上看到隐隐闪光的少年;13年前,他带少年闯荡世界,转机途中,少年接过师傅手里的三件行李,连同自己的那件一起,肩扛手提健步如飞,而师傅追在身后,只看到一路阳光……

  告别时分,只诉温暖不言殇。这样的如父如子、亦师亦友,愿他们被世界宽容相待。

  我的跑道!我的栏!

  ■一晃你们已经陪伴了我19年。初次见面时,我还只是个13岁的孩子,那时我其实只是把你们当成了我的大玩具。这19年来,我与你们在一起的时间甚至超过了亲友,我想,也许这就是缘分,这就是爱。然而从今天起,我恐怕要离开你们了,虽然舍不得,但是我真的“病”了、“老”了,我无法再与你尽情奔跑,我无法再与你擦肩跨跃。我要“退休”了,我要开始一段新的旅程。再见!我的跑道我的栏

  ■退役后,我将去完成剩余的学业进一步充实自己,做一些对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和提升国人健康体质有利的事,力所能及推动和促进中国田径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唯有不懈的努力,我将带着运动生涯中所学习到的宝贵经验去再次飞翔

  (节选自刘翔微博)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编辑:于晓】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