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独家专访水均益:普京对我的拥抱有政治目的(图)(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6月13日 0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以下为采访节选:

  中新网:1998年您曾出版《前沿故事》,影响力相当大,销量逾50万册,但此后多年您却一直保持沉默。从《前沿故事》到《益往直前》,读者等了15年,是什么让你保持了如此长久的沉默?又是什么让你有了“不得不说”的写作冲动?

  水均益:自从《前沿故事》出版后,这些年也有不少出版社来找我谈过出书的事,但都被我婉言谢绝,一是因为忙,二是因为我觉得出书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尤其是名人出书,如果没有一点真才实学,仅仅是为了沽名钓誉的话我宁可不出。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如果要出书,希望书里能给读者一些有用的启迪和收获。

  2003年伊拉克战争报道回国后,我也曾数次心潮澎湃地提起笔,想把伊战报道的真相和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写出来,但总是无法抑制内心的情绪,总是提起笔又放下。这样一放就是十年,直到2013年初,央视派报道组重返伊拉克,回访伊战十年,故地重游,我想表达的一种欲望开始越来越强烈。

  十年后重返伊拉克的所见所闻,让我回想起2003年经历的那场血与火的洗礼。那种情感特别复杂,有对十年前未能如愿完成报道的耿耿于怀,也有当年蒙受不白之冤的纠结,时至今日,我倒是不是希望多少人能明白真相,但是我要给我的战友一个交代,还他们一个清白,也是给我自己内心的一个交代。

  当写完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时,我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在这本书里,我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好的坏的,该说的不该说的,当年经历那场战争和那些非议的种种内心挣扎,都毫无保留地写了出来。编辑对此的评价是“把心剖给你看的真诚”,而书出版后,很多读者都反映,关于伊战报道揭秘,他们是一口气读下来,欲罢不能,很多女读者还说,她们读的过程中多次落泪,特别能理解我当年的心情。

  中新网:在《益往直前》新书首发式上,崔永元调侃说,您写这本书是想澄清“伊战逃兵”之冤,写完后发现不够凑成一本书,又把他拉出来说了说,终于凑了一本书。是这样吗?

  水均益:这当然是小崔的玩笑话。当我决定写这本书后,首先考虑了这本书的结构,可以说是3天之内就拟好了整本书的提纲。

  《前沿故事》出版后的15年间,我经历了很多事,可以说职业生涯的高峰和备受争议的一些事情,都发生在这15年里,可以写的事情太多。因为我最擅长讲故事,首先就把这些年采访经历中,最传奇最有趣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故事在脑子里梳理了一遍。我报道国际问题比较多,这些年足迹遍布全球,便以采访报道的地域来划分篇章,除了2003年伊拉克战争报道揭秘、2013年伊战十年回访,我还写了俄罗斯、日本、朝鲜、台湾、从美国到欧洲等地的采访报道故事,写这些地方的采访故事,也是因为我多年做《国际观察》《环球视线》等节目,知道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谈起这些话题,读者会比较有共鸣。此外,我还写了自己在央视这些年的经历,最后,在《新闻前沿》这一章里,我表达了自己多年做记者、做国际新闻的思考,新闻前沿的种种变化,世界格局的风云变迁,我对此的所思所想,最后做了一下总结。

  可以说,整本书的内容非常厚实、非常厚重,我这些年来鲜为人知的经历,做人、做事、做新闻、做记者的种种感悟,对国家和时代的种种观察与思考,都浓缩在这本书里。我自认为,读者若静下心来读一读,一定会有收获,

  中新网:曾经有年轻人因为读过你的《前沿故事》,选择新闻作为自己一辈子的职业和事业,《益往直前》的目标读者还是当下的年轻人吗?

  水均益:说到《前沿故事》激励了那么多人,这是我当时始料未及的,我也没想到那本主要讲新闻采访故事的书,会影响到那么多人。写这本《益往直前》时,我采用了《前沿故事》的笔法和写作风格,这是我最拿手也最称心如意的,也就是讲故事。因为作为记者,主要的任务是报道,讲你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故事,所以《益往直前》也是讲故事。

  至于是否以年轻人为目标读者,这是我写作之初未曾想过的问题,我的初衷只是真实地表达和毫无保留地分享,并没有刻意想去取悦哪个目标群体。但这本书出版后,我欣慰地发现,它也受到了很多年轻读者的欢迎。在签售中,坚持几个小时排队来买书与我当面交流的,以大学生居多,在我的微博里留言评论和我交流的,也有很多年轻读者。他们说,我的书让他们看到了以前没看到的世界,开始思考以前没思考过的问题。

  这令我非常欣慰。如果这本书有更多年轻人愿意看,那么说明我还有一颗不老的心,还和广大的年轻读者有一种交流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跟他们有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受。我也希望这本书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是一种健康的事业观,是对理想百折不挠的追求,是每个人在事业拼搏进程中酸甜苦辣的共鸣。

  中新网: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困难?写作共用了多长时间?

  水均益:写作过程其实比较顺畅的,因为这些年那些事,统统都在脑子里。一提起笔,往事历历,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幅幅画面在眼前流动,多年潜藏的情感也喷涌而出,几乎是一气呵成地写完了这本书。

  我的写作速度是比较快的,《前沿故事》当年用了两个月时间写成,当时是腿受伤在家修养,有大量时间,便闭门不出,一口气写完这本书。写《益往直前》时因为工作相对比较繁忙,只能用晚上时间来写,断断续续,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写完后交了初稿,出版社编辑很认真,找了十几个读者来试读,各个年龄、各种职业的读者都有,就根据他们的阅读第一反应,对每篇文章打分提意见。然后编辑综合这些意见,以及对图书市场的分析,给我提出了非常详细的修改意见。我再根据这份修改意见,逐字逐句,每章每节,对书稿进行了修改调整。写初稿只用了3个月时间,但修改稿件却用了近8个月时间。可以说,改稿子比较辛苦。

  中新网:我曾看到一份报道,据说您在这本书稿的修改过程中,作了幅度很大的调整,甚至删掉了一些对您非常重要的文章?一般来说,作者对自己的稿件都会比较坚持,您在修改时有没有舍不得?

  水均益:编辑对我说,一本好书,应该是作者想表达的,加上读者想看到的,再加上市场所需求的。我比较认同这个意见。例如,编辑建议我删除的文章《我的父亲》,实际上是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因为写这本书的初衷之一,也是想献给父亲,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但编辑建议把这篇文章放在即将修订再版的《前沿故事》里,因为那本书写我的家庭、成长比较多,《益往直前》则写国际采访事件居多,出于对整本书文风协调的考虑,编辑建议作这样的调整。

  《益往直前》里,我还写了巴以冲突、阿拉法特等故事,但编辑建议,也把这些内容放在新版《前沿故事》里,因为那本书里也写了阿拉法特以前的故事,正好一脉相承地读到他的结局。

  编辑也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让我增加了一些关于央视的内容,同时,我在修改书稿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的新的采访,也都及时地增加进书里。例如2012年12月对英国首相卡梅伦的采访,当时他带着100多人的代表团来浩浩荡荡访华,并高调声称“英国要做中国在西方的最强支持者”,在书里,我分析了他说这番话背后的目的。同时,在2014年1月,我在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开幕前访问普京,普京给了我“惊世一抱”,这拥抱背后的故事,我都写进了书里。

  可以说,《益往直前》这本书经过了反复修改增删,从初稿的60万字到出版后的30万字,留下来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我曾在首发式上开玩笑说,虽然我姓水,但这本书一点都不“水”,都是发自肺腑的诚意之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