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经济增速下降 对就业影响尚未充分显现(3)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4月28日 15:20 来源:半月谈网 参与互动(0)

  扩展阅读

  用工荒+就业难:结构性矛盾如何求解

  企业嚷着“招工难”,求职者反映“就业难”,如此结构性矛盾在不少地方往往叠加显现。专家认为,产生这种有悖我国劳动力相对充足的现象,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反映出我国就业体制、教育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目前来看,化解日趋加剧的“两难”矛盾需迈四大门槛。

  88.2%企业处于缺工状态,42.1%求职者就业不乐观

  最近,湖北工业大学与湖北省总工会联合开展历时3个月的调查,调查人员走访了武汉、黄石、宜昌、襄阳、荆州等市及所辖13个县(市)区29家人力资源市场,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236家用人单位和省内5所大专院校及数百名求职者进行专题调查。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放之介绍,调查发现,多数企业招不到工,求职者一职难求。有88.2%的单位反映处于缺工状况,长期缺工的占58.5%,短期性、临时性缺工占30.1%。

  其中,纺织服装、餐饮服务等行业经常性缺工,而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单位缺工以短期性、临时性缺工为主。往年企业主要缺技工,但当前56.8%的企业最缺普工,其次才为专业技术人员,占37%,管理岗位缺工占比仅7%。

  与此相对的是,求职者仍然一职难求。44.2%的求职者找工作用了两个月以上,14.2%的求职者找一份工作要花5个月以上的时间,42.1%的求职者对就业不太乐观或很不乐观。已就业者跳槽现象突出,54.7%求职者曾在两个或3个不同单位工作过,45.3%的求职者在一个单位工作没有超过两年。

  胡放之说,招工难不仅是行业或局部现象,已显现出向纵深蔓延的势头。不仅纺织、服装、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了“用工荒”,连生物、医药、能源等技术或资金密集型企业也相继出现用工短缺问题;不仅湖北省企业用工短缺,东南沿海企业也加大了向湖北省各地及大专院校招工招聘的力度。但尽管如此,毕业生仍然对就业前景充满担忧。

  四道关卡让毕业生裹足不前

  企业有岗位招不到工,即有事没人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即有人没事做。胡放之认为,出现这种矛盾现象是各种结构性及非结构性因素的综合反映,从非结构性因素看,大学生自身能力、职业发展空间、待遇及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对毕业生就业都有直接影响。

  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用工不断增加,但这些企业急需招聘大量掌握熟练技能的技工或高级技工,“而这恰恰是大学毕业生们所不具备的,大学生自身能力发展不足,难以适应企业发展要求。”调查中,28%的企业认为,岗位技术要求高、人员素质难适应是企业缺工的重要原因。

  最能吸纳人力资源的中小型企业,创新能力显得不足,有56.8%的岗位需求是普工。“这些岗位处于行业低端,重复性劳动多,留给大学生发展的空间有限。”胡放之说。还有不少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盲目提高用人规格,却不能同等地提供晋升渠道和待遇,大学生不能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有了经验就往更好的地方去了,企业成为人才培养基地,陷入不断招工、不断流失的恶性循环。

  薪酬与缺工呈负相关系,企业平均工资在1000元以下时,缺工率为31%;平均工资在1001-1500元时,缺工率为24%;平均工资达到2501-3000元时,缺工率仅为3.1%。“薪酬不高,不仅难以回报昂贵的教育投入,还难以应付谈婚论嫁、购房持家、哺育孩子等现实问题,”胡放之认为,“招工难就业难,实质上招廉价劳动力难,同时反映出求职者实现职业愿景难。”

  “社会上的‘拼爹’现象直接使得大量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就业质量低、就业情况很不稳定,向上流动的渠道越来越窄。”胡放之说,调查中有35%的员工是通过家属或朋友帮助实现就业,有26%的员工是通过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介绍就业,他们很难进入一些好企业尤其垄断企业。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