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发展陷困局 应转型升级谋出路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29日 09:5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伦敦奥运会上,表现抢眼的中国元素不仅有孙杨、林丹等著名中国运动员,安踏、李宁等中国体育品牌在赛场上也同样惹眼。安踏领奖服是中国奥运选手的标准装备,跳水、射击等5支“梦之队”队员身披李宁战袍上场比赛。除此之外,匹克、鸿星尔克等品牌也纷纷走出国门,与新西兰、伊朗等国家运动队达成赞助协议。在伦敦赛场,中国体育品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将眼光从伦敦奥运会上的流光溢彩收回,目前国内体育用品企业正处于低谷的现实与此形成强烈反差。人们欣赏体育明星,明星代言体育品牌,品牌向大众推广得到市场认同,这个链条中,存在着什么样的断裂?国内体育品牌遇到的这道“坎”,只是因为对市场判断失误吗?

  消费需要“体育人口”支撑

  中国有八成以上的成年人日常几乎不参与体育锻炼,没有运动习惯,自然缺少对体育用品的需求

  当国内体育品牌和国际大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业绩报告时,可以列举很多理由来说明这种差距的成因:产品质量、营销手段、科研力度、品牌文化……

  然而比这些差距更引人深思的是一组数据:2008年,全球体育用品行业(以运动鞋服为主)共有2670亿美元的市场,其中北美市场占1110亿美元,亚洲的市场份额为490亿美元,但亚洲的人口数目却是北美的10倍之多。

  而在亚洲市场中,日本、韩国的消费还占去了相当大一部分。2008年,中国体育用品人均支出为6.7美元,而美国则达到人均338美元。消费的巨大落差直接反映出中美“体育人口”在人数和专业性方面的差距。

  卫生部今年8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有八成以上的成年人日常几乎不参与体育运动。没有运动的习惯,自然缺少对体育用品的需求。至于买一套运动服却并不为运动而穿着,在中国消费者中也不算少数。

  而真正的体育爱好者选购鞋服等装备时,往往又对品质较为挑剔。国内品牌在口碑营造、科技含量等方面与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大品牌相比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又使得它们往往不能成为体育爱好者的首选。

  市场依存于“体育生活方式”

  “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不只意味着消费者从“不用穿”到“需要穿”,还意味着要“穿得讲究”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市场,这主要得益于美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体育生活方式。《2012年美国健身运动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美国健身俱乐部的会员总数达到5140万人。

  对于中国体育用品业来说,最好的发展前景,也许就该寄托在大众生活方式中。

  “体育用品行业处在整个体育行业的末端,只有把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各方面发展好,才能带动体育用品业发展”,特步公关总监赵相林说,“培养大众将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体育主管部门、媒体、学校等多方合力完成。”

  对于体育用品业来说,“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不只意味着消费者从“不用穿”到“需要穿”,还意味着要“穿得讲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解释说,这意味着大众体育健身“项目化”的趋势,即在选择体育用品,参与体育运动时更加科学、更加专业。换句话说,不能穿着篮球鞋打羽毛球,也别一身网球行头去踢足球。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