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孙月沐:书香小康社会的战略价值与路径选择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7月28日 17:39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参与互动()

  原标题:孙月沐:书香小康社会的战略价值与路径选择

  2015年,对于中国出版事业史、中国国民阅读史、中国文化建设发展史来说,注定会成为被浓墨重彩载入史册的一年。其突出标志性事件是李克强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的一段答问。李克强总理对记者关于“读书”的提问极其重视,在阐述中透露出一系列重大信号。他表示,他在听取社会各界对起草中的《政府工作报告》意见过程中发现,不仅文化界、出版界人士,包括经济界和企业家们,都向他提出要支持全民阅读活动,并建议报告中要加上“全民阅读”的表述。因此,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有“倡导全民阅读”基础上,今年报告中继续予以强调,同时,首次加上“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内容。他希望,全民阅读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并明确表示明年还会继续将“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历来两会闭幕之际的总理答记者问都备受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其时段可谓一刻千金,此时中外记者的提问也会集中于最为热点的话题。正因如此,2015年的总理答记者问中关于“读书”的提问就自然引起热议,在网络上甚至人声鼎沸,对记者提问的褒贬几成“对决”之势。贬之斥之者最典型的表述是“记者没话找话说”、“浪费大家时间”,而赞之挺之者则明确表示“这是一个重大问题、重要话题”、“关乎国家发展战略”、“关乎社会全面进步”。

  事实上,这种争论,乃是当下中国社会现实或曲折或直接的真切反映:中国,是到了大声疾呼“建设和发展书香社会”的时候了,刻不容缓!中国,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进程中,在全面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全面建设和发展“书香小康社会”,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个摆在21世纪前20年的当代中国面前绕不开、躲不过,必须直面的既严峻又迫切的战略任务。

  深入探寻规律,把握大势、方向,正确认识“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历史坐标、世界坐标、现实坐标及其战略价值和社会功用,自觉承担历史责任。

  1.正确厘清、科学把握小康社会、书香社会与书香小康社会的逻辑联系与各自特征。

  书香小康社会是小康社会、书香社会逻辑链条中,目前最显性、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环。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极其重要的治国理政新理念,“四个全面”则集中体现了中央意志、国家战略,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南;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是“四个全面”之统领、之目标、之旨归,是检验“四个全面”实现水平的最终标准。

  众所周知,“小康社会”更多地是一个形象化的同时又是具有综合评价意蕴的表述,其源自《诗经》的《大雅·民劳》篇之“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提法,以及《礼记·礼运》的论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由此可见,这里的小康,以至自古以来国人心目中的小康,至少有三层含义,一为重礼,即以礼仪为纲纪、以礼断是非;二为安民,即平民百姓各安其位、安居乐业;三为富足,即百姓衣食无忧。而这三者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小康”从来不只是一个经济指标和物质价值评判,而更加具有“礼”、“礼仪”即精神层面、精神文化价值评判的内核。这,也是我们今天沿用或曰借用“小康社会”概念的价值所在。

  依此逻辑,“书香社会”则成为“小康社会”的一个自然而然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书香则有小康,无书香不小康。古往今来,无不如此;一部人类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史,足以证之。无论是中国古代圣贤理想中宣扬仁、义、礼、智、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西方资本主义话语体系中的重商、重技、重法,种种人类生产成果、科技成果、思想成果、知识成果、文明成果,从创造到记载,从普及到教化,都与“书香”二字紧密关联,密不可分。作为载体,图书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既起着载体工具作用,同时,作为信息、知识、文化产品,又在社会中起着提供精神滋养、促进人的发展的举足轻重的人类进化、社会进化的促进作用。如果说,人是有思想的动物,这一点是人类区别于自然界其他生物、动物的根本区别。那么,图书则在人的精神发育、思想进化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这就是书香社会顺理成章地成为小康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内在逻辑,这就是我们必须重视“书香小康社会建设与发展战略”的逻辑依循。

  而书香小康社会,则是小康社会、书香社会逻辑链条中,目前最显性、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既是小康社会的基础部分,也是书香社会的前伸部分。这是由我国当下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现实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又一生动注脚。换言之,在“四个全面”的进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推进“书香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客观、冷静、准确地把握我们所处的阶段,进而拿出既符合客观实际用以指导实际、又具有前瞻价值的顶层设计、战略目标、任务和对策。因此,我们说,本文提出的“书香小康社会建设与发展战略”,是匹配于“四个全面”的阶段性发展战略,从而,也是着眼于无缝对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后小康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未来5年,“书香小康社会”建设和发展好了,则“后小康社会”时的“后书香小康社会”就会协调、健康、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2.认清“书香小康社会”的战略价值,明确其战略定位。

  书香社会建设和发展是中、长期战略,书香小康社会建设和发展则是中、近期战略或曰阶段性战略;建成小康社会是更全面的战略,而书香小康社会则是其中一个方面的战略。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后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十分明确地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期。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段重要表述的信息量很大,而精神、文化“软实力”则包含在其中的方方面面。经济、政治、社会、环境诸方面的硬指标也好,目标表达也好,都离不了人,离不开文化软实力,当然,也离不开书香社会的强有力的思想引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障,甚至是基础支持。列宁的名言说:“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不可能建成共产主义的”,同理,在一个书香寡淡、阅读缺失、文化缺位的国家,想建成小康社会,也是断无可能的。这就是我们进行“书香小康社会”战略思考的本质所在。

  战略是宏观安排,是顶层设计,也是方向定位和路线指引。战略是管宏观、管全面、管长远的。战略一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前瞻性品格。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书香社会建设和发展是中、长期战略,书香小康社会建设和发展则是中、近期战略或曰阶段性战略;建成小康社会是更全面的战略,而书香小康社会则是其中一个方面的战略。正如十八大报告强调的那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上所说的两条中,后者都是融入前者的一体化战略。

  而就书香社会的特质而言,同样具备管宏观、管全面、管长远的基本要求。就社会分工、产业分工而言,从生产、流通乃至分配领域而言,图书等出版物,归口于出版行业、发行行业和创作者行业,它是局部的;但就其消费领域而言,它又是全局的,是面向全社会的,其产品具有最广泛的社会需求;而这种需求,上可以影响国家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远可以影响甚至决定时间长度上的未来,以及空间维度上的国际影响力,构成国家、民族形象和实力的一个非常独特且极端重要的参数。就其深度和广度而言,国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的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决定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的全面发展,决定人的质量、社会成员的幸福指数和社会总体品质。现在大家都在谈“互联网+”,其实,同理,还应有一个“阅读+”,这个“阅读+”,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因此,书香小康社会,是一个符合历史逻辑和社会发展规律要求的重大战略任务。

  3.准确把握推进国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民族性、世界性和现代性价值,大力强化“书香小康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战略重要性认识。

  读书是人类的一项共同价值追求,是人类进步的共同阶梯。全民读书,是合力在起作用,而政府作用甚巨。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在于我们是一个爱书爱读的国度和民族。中国古代灿烂辉煌、闻名世界、永载史册的四大发明,其中有两项都与书直接相关,一是造纸术,一是活字印刷术。中国古代社会悠久漫长,中华文明成为全球硕果仅存的从未中断的文明形态,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中国崇学爱书的社会基因,谓之“耕读传家久”,谓之“诗书继世长”。创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著名经典作家,从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思想诸子、文化大家、圣贤,到创作出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柳永、关汉卿、曹雪芹,数不胜数,群星璀璨,稍加考察,他们无一不是读书大家、学习大家、爱书大家,同时也是阅读推广的劝学劝读大家。同样,爱书爱读之深之切,弥布于国人之中,植根中华沃土之上,融入血液、骨髓、基因。这不仅是诗性描述,更是理性观照。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荀子的“学不可以已”、张元济的“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之类名言警句,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香门第春常在”之类民谚民谣,到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之类的故事,虽然其中含有应当扬弃乃至批判的因素,但是它们无不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值得憧憬的古典中国的书香社会图景。

  除此之外,特别值得关注的也许还在于,如果说有古典中国书香社会的话,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逐渐构成了一个官方、士人、民间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中国的封建帝王,好学不倦者为数不少,学有专长者为数不少,更重要的,是其成就背后的一套较为完备的御读体系。皇权大于天,但也许阅读例外,其中有不少都是苦读甚至善读并颇有“文化”之帝王。延伸而及的便是吏读体系。出将入相。相权体系、文官体系大体上是“学而优则仕”的准确诠释。士读或曰仕进之途于读书则更是直通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制度包括科举取士制度的产生、发展,为无数市井之人的苦读指明了捷径和坦途。因此,社会自然会弥漫阅读之风。需要指出的是,不仅这种功利性阅读在起作用,人们在阅读中发现,读书,能于修身、养性、怡情、觅趣、益智和育技,大有助益,从而,社会的终身阅读、生活方式阅读也沁入人心。

  还有一点也很有意思,即,现代出版与现代阅读意义上的教育阅读、专业阅读、大众阅读,在古代中国也或具雏形,或呈成熟。《诗》《书》《礼》《乐》《易》《春秋》,则既有教化之学、人生学问,也有实用之学、社会学问。中国古代的著名藏书阁、书院,至今仍是我们瞻仰和学习的殿堂。正是这三种阅读,使得中国传统阅读文化、传统书香社会成为部分现实,在不少领域还创造出奇迹与辉煌。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

  说到阅读的世界性价值,我们说,同样值得人类骄傲。限于篇幅,这里只想就古登堡印刷业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知识、理念、文化的大传播为例。图书这个信息、知识、文化的载体,在世界人类发展史上,同样起着点石成金、化蛹成蝶的作用。无论是制度文明的传布,还是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的推广,在欧美国家,书籍作用功不可没。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从牛顿的苹果到乔布斯的苹果,也许,还可加上亚当、夏娃的苹果,书籍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之巨,不可估量。

  基于此,书香社会即阅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成了全球有识之士的共识,并逐渐列为“全球工程”。早在1955年,美国就成立了全国性阅读协会和个人组成的国际性专业组织“国际阅读协会”,提出“提高人民的阅读水平、倡导终身阅读的习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全民阅读”的理念,提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口号。而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及保护版权日”),则将“阅读社会”的建设实质性国际化,这一节日,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写书人、编书人、卖书人、读书人的共同节日,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和民间共创共建共享的共同节日。

  这一节日的确定具有重大意义。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定义了全民阅读的主旨、内涵和方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宣言”:“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这里有几个关键意蕴极具分量:一是阅读,二是全球全民阅读,三是享受阅读,四是尊重和保护阅读,五是尊重和保护提供阅读产品的创作者。

  全民阅读、享受阅读和尊重保护阅读,现在看来,形式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创”“发声”,但究其实质,确是道出了全球全民的共同心声,这是埋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声音,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内需”。马斯洛著名的关于人的需求五层次理论,将人的精神需求置于一系列需求的链条之中,并处于高端,恰好说明人这种高级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而阅读,正是被人类发展的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法宝,它甚至深植于人的不断进化的进程之中,植根于人类文明的衍进史的逻辑进程之中,成了人类的优秀DNA、优秀基因,成为人之为人的不可替代的标志、胎记,成为人类不断建设自身精神家园、精神绿洲、精神栖息地、精神安放地的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成为构筑人类精神文明大厦和物质文明大厦的基石、图纸、技术、用材、能力,如此等等。有一句话也许因此而格外要被提及:读书,遇见最好的自己。什么是最好的自己呢?是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人类文明的成果不断进行精神塑造、价值观塑造和文化塑造的过程。这已被且会被持续不断的人类发展史反复证明。

  至此,我们也许会走进一个发现:阅读是“神性”(神祇之“神”?精神之“神”?)的,是“上帝”,阅读是“第一推动力”(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理?)。阅读,重视阅读、实践阅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进入21世纪的今天,回首过往,人们会惊喜地发现,我们的发现、发展、发明、创造的能力、实践、成果,正以数倍、数十倍甚至几何级数的速度前进,连我们人类自己都会在这五彩斑斓变化无穷美不胜收的大千世界面前叹为观止。我们不禁要反复诘问“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人类在阅读中,在有目的的阅读、功能性的阅读、专业阅读中,在传统型的阅读、程序化的阅读、教育阅读中,还有,也许特别是在自由散漫的阅读、不经意的阅读、大众阅读、审美阅读、成为生活方式的阅读中,看、读、思、想、创、造、成、功,走出了一条阅读驱动,阅读“第一推动”的路径。难道不是这样吗?

  发现这一点是惊人的,惊喜的;为阅读孜孜推动、不倦努力的人是值得钦佩的,是会载入史册的,不管它是此国,还是彼邦,不管它是政府还是民间。事实上,我国近年来日渐强大的关于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呼声和氛围,正是顺应、回应了日益强大的全球全民阅读的热潮,正是顺应、呼应了诸如“世界读书日”这样的全球性读书节日、节点。

  说到读书,不能不说的是以色列,不能不提的是犹太民族。这是一个嗜书如命、全民阅读的民族,这是一个以读为“生”、因读而强的国度。其人均年读书量达64本,居世界各国之首,而其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也位居世界前列,拥有2万家,平均每500人就拥有一座。笔者曾于2006年率中国记者代表团赴以色列,所见所闻,关于这个国家爱书的印象刻骨铭心。这些年,在读书活动演讲、接受媒体做节目、做专访等多种场合,笔者反复讲的一个故事是,中国孩子一周岁过生日有“抓阄”,相似的,以色列也有这么一个“抓”,却是只让小孩在抓涂满蜂蜜的书!以色列人告诉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书是甜蜜蜜的,这个感觉会伴随其一生(这方面,西班牙、俄罗斯可与之媲美,恋人谈恋爱等场合送玫瑰花之外,还要送一本书)。在以色列,在安息日,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的商业活动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场所一律关门歇业,公共汽车停运,就连航空公司也要停飞,人们只能在家中“安息”祈祷。但唯有一件事是特许的,即,所有书店都可开门营业。有一组数据一直为人们所援引:从1901年到2001年,全世界共有680位诺贝尔奖得主,而仅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人就有152位获奖,占总获奖人数的22.35%。而2001年以后,又有17位犹太人获得此项大奖,在这17名获奖者中,人口仅710万的以色列就有10名。另一个读书大国是匈牙利。

  据资料,匈牙利常年读书的人口在500万以上,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还多。正因如此,匈牙利建国时间虽短,已有14人获诺奖8个,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匈牙利当是诺奖获得大国。环顾全球,全民读书正方兴未艾,读书正像空气、水一样成为这个星球上的人们的需要、依靠和享受。我们在欧美出行,最大的印象便是读书人不时闯入镜头,无论是在书店里、校园中,还是在公园里、飞机上、地铁中。而我们的周边国家如日本、俄罗斯,也是如此。

  如上所述,全民读书,是合力在起作用,而政府作用甚巨。不少国家将全民阅读当作“总统工程”,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由元首、王室出面,倡导和推进阅读。美国将“阅读优先”立法,不仅于1998年通过《卓越阅读法》,还于2002年通过《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专门就提高美国儿童的整体阅读水平制定了两项方案,即,针对从学前班到小学三年级的“阅读优先”计划和专门针对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优先”计划。

  而在我们周边,日本2001年通过并施行《关于推进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法律》,2005年又通过《文字及印刷品文化振兴法案》;韩国2006年通过《读书文化振兴法》,确定文化体育观光部为国民阅读推广官方机构,并成立读书振兴委员会,每5年制定一份读书文化振兴计划,中央政府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应据此制定年度实施方案;俄罗斯于2006年发布《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2012年通过《民族阅读大纲》。此外,一些国家政府层面还出台一系列推进国民阅读、保护图书业的政策。西班牙2007年通过《阅读、图书和图书馆法》。在法国,政府颁布实施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政策,使书店活好,吸引读书人。而在另一读书大国德国,1988年就成立了促进阅读基金会,历任名誉会长均为总统担任;政府不仅免征书店的所得税,还在增值税上给予优惠;政府推行“书价联盟”政策,即所有上架新书一律统一标价,无论在大型书店、小型书店,还是网上购书,新书发行前18个月,价格统一,这就从制度上给读书人以价格稳定上的保证,避免了可能的恶性竞争造成的伤害。在英国,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其主要形式为政府通过国家公共图书馆给地方(社区)图书馆提供发展基金,支持其举办一些文字图书的推广活动;2015年,政府开启“阅读起跑线”计划,免费为每个儿童提供市值60英镑的图书资料,这一项目已被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借鉴,我国台湾地区也已引进。

  中国的全民阅读,有成绩,有特点,但也有差距。关于差距,将在下文予以论述。总体而言,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可谓有声有色,风生水起,令人欣慰和鼓舞。首先是国家层面、政府层面。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与身体力行,使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建设,正在成为“元首工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期间多次发表的重要讲话和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强调读书的无比重要性,表达他对阅读的热爱、痴迷和专业,向世界昭示中国政府重视书香社会建设的意志和中国爱读崇学的优良传统。他还多次就读书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国人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他在一篇关于领导干部读书的重要讲话中说:“总体来说,读书是多多益善”,他希望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化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这些论述,既高屋建瓴、深刻精辟,又指导性强、实用性强;既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又是推进我国全民阅读、推进书香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和指针。这些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总理今年两会期间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都十分明白无误地显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已经公开的各种资料表明,习近平同志、李克强同志以及中央、地方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都是书虫、书迷、书痴,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书香社会领路人和播种人。

  其次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的重视与支持。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一些重要思路和举措。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其前身新闻出版总署,作为主管部门对于全民阅读立法的推进,察民情、得民心、顺民意,锲而不舍,全力推进,目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颁布实施已是指日可待。与立法推进同步的进步是,近两年从中央国家部委到一些省、市,对于出版行业特别是实体书店的财政政策支持,当然还有直接的财税支持。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开展实体书店扶持试点工作的通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上海市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引导目录》等一大批政策相继推出并付诸实施。除上海外,浙江、江苏、深圳等不少省、市也或出台地方性法规,或予以财政支持,使全民阅读真正做到有人撑腰,有人掏腰包,从而健康、有力发展。

  另一件值得认真总结的是各地开展的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的读书活动,如火如荼,有的已成燎原之势。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一大批城市,已经成为读书人的圣城、圣地,且发展成多种模式。深圳,正是因为15年如一日地提倡读书,鼓励读书,推进读书,践行读书,奖掖读书,收获读书,使“深圳读书月”成为中国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一块金字招牌,使原本广受诟病的“文化沙漠”跃为中国最具读书氛围的城市,并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充分肯定,成为中国全民阅读的一面旗帜。“深圳读书月”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出版界、作家和读书人一起联手,不仅可以真正养成人的读书习惯,还可以从根本上塑就一个城市的书香生活,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品格。其实,以书化城、以文化城,本质上就是以书化人、以文化人。在这里,书,不仅仅是一个载体、工具、平台、渠道、市场,如此等等,更是前文所说的“第一推动力”。与深圳相比,上海读书节虽“出道”稍迟,却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上海书展的全城参与、全民参与,政府、市场同时发力的模式,使得这个在中国的现代商业化历史最悠久、商业化程度最高,同时也是现代都市意识最浓的城市,打造出了一年一度上海书展期间万人空巷逛书市去买书的旷世盛景。这是一幅会令上帝动容的美妙图景,也是书的力量、能量、当量改变人和社会的最佳诠释。此外,北京的“阅读季”、广州的“南国书香节”、浙江的“西湖书市”、江苏的“江苏书展”,都一一在操办中、在读者参与中,成就了品牌,赢得了读者,关键是,使书香社会建设,迈出了切实、踏实的一步步。

  书,读书,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东西,一件神奇的物事,特别是当一旦进入“全民阅读”之时。毫无疑问,读书说到底是个人的事,是个人消费,是个人享受,是具有私密性的私事。但是,同时,读书从来又是一桩传染性极强、颇具社会性的“公事”。认真分析、深刻解剖读书从个人化、私密性到传染性、公开性,从具有民族性特点到具备纵向历史性、现时性再到横向世界性、现代性,我们就会又有一个发现:原来,读书是人类的一项共同价值追求,是人类进步的共同阶梯。作为伟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作为正在进行伟大复兴的中国,我们必须正视和把握这一“发现”,并努力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