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雷霆反腐改变部分官员心态 专家吁重视消极现象(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7月28日 09:22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部分官员有一种‘兵临城下’的恐惧心理”

  ——被反腐改变的官场心态和生态

  随着反腐败进入深水区,官场潜规则被打破,一些官员的利益受到冲击,一些惯常使用的工作方法不再奏效,官员心态和官场生态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不过,风清气正氛围逐渐形成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消极成分,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现在正是大有可为的好时候”

  闽南山区一位县委书记告诉半月谈记者,以前官场普遍存在类似“刑不上大夫”的心态,认为只要上了一定的行政级别,各种反腐调查就到不了自己身上。在过去,省部级以上官员被查不是很多,一个厅局级干部被查都会成为重大新闻。

  于是,一些有一定级别的干部大肆受贿,下面一些腐败官员则投其所好。有的地方主官在老百姓中名声很差,非但没做多少实事好事,甚至胡作非为、贪污受贿,然而照样一路提拔、步步高升,给老百姓造成极坏的印象。

  “新一届中央领导强力反腐,‘老虎’和‘苍蝇’一起打,特别是‘大老虎’相继落马,让我们基层干部感觉很振奋。党内就不应该有特权思想,不应该形成利益集团。现在反腐深入人心,整个官场风气好了很多。风清气正后干部就不会想着跑官要官了,而是会专心发展地方经济,服务民生。对于那些想做事又没什么背景和关系的干部来说,现在正是大有可为的好时候。”这位县委书记说。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一位干部告诉记者,中央一方面通过打“大老虎”形成反腐震慑力,另一方面用八项规定约束基层干部的行为,这种方式成效很明显。其实基层公务员没有那么多“油水”,大部分人都是廉洁的,所以这次中央反腐在公务员队伍中也具有很强的民意基础,大家普遍表示支持。

  “好是好,就是有点不习惯、不适应”

  不过,中央强力反腐打破了官场潜规则,这让一些干部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面临改变,有人感觉有些困惑,甚至不知所措。一位在省级机关工作多年的公务员说,过去下乡调研,大家一起吃饭喝酒,很快就热络起来,现在那些推杯换盏、酒酣耳热全没有了,公事公办、简单明了,“好是好,就是有点不习惯、不适应”。

  东北一个县级市的市委书记说:“我们曾用3年多时间跑下来一个大桥项目。‘跑部钱进’那也是没有办法,全国那么多项目申报,不去跑很难轮到你。现在不敢‘跑部钱进’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得改变,但确实还有些不适应。当前中央正在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希望进一步加大事权的下放。”

  湖南省一名处级干部也感受到一些潜规则不好用了。今年下半年他的儿子要上小学,由于划片不好,他想找相关领导打招呼去个比较好的学校,“往年这是很简单的事,上面领导给学校校长打个招呼就可以了。今年我找了很多领导,结果都没用。潜规则已经被打破了,大家都不愿担风险”。

  “我的付出与报酬明显不相符”

  浙江嘉兴一名乡镇工作人员说,自己是一名普通公务员,收入是阳光工资,日常工作没有什么灰色收入,福利也一般,反腐败使权力受到约束和规范,让普通公务员心理上的不平等感不再那么强烈。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公务员持有这种看法,认为现在心理平衡了,应酬压力小了,幸福感强了。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觉得利益受损,满腹牢骚抱怨。

  福州市直机关一名副科级干部说,往年过年过节单位都要发放过节费或者瓜子、花生、进口饼干等物品,现在全部取消了,“原来有一些朋友会趁过年过节给我送茶叶、海鲜、菌菇、水果等土特产,现在一律不敢收了。家里东西全都是老婆去超市买的,开销明显增加”。

  福建省委某部门一位主任科员向记者诉苦:“我平时工作很忙,加班是常态,碰上开会的时候甚至要通宵赶材料,而一个月工资拿到手就3900多元,其他福利现在基本上没有,我的劳动付出与报酬明显不相符。福州房价不低,买房后每个月要还的按揭贷款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现在我正在考虑跳槽到企业的可能性,毕竟生活问题摆在面前。”

  “求稳、求安全、怕出事”

  湖南省常宁市委书记何录春说:“现在部分官员有一种‘兵临城下’的恐惧心理。”在这种恐惧心理的驱动下,一些官员开始四处寻找“靠山”,主动与纪委机关、检察院工作人员拉关系,希望一旦出事,有人能帮忙摆平。这是一种新的情况,需要引起关注。

  另外一种表现就是“求稳、求安全、怕出事”,在工作中力求“讲好话,做好人”,遇到“难事、复杂的事、可能引发矛盾的事”绕着走,不敢得罪人,不敢碰硬,怕万一有矛盾,会被人举报。也有一些官员为不惹上麻烦,在审批大额项目或者处理较为敏感的工作时,犹犹豫豫,不敢承担责任。

  湖南省一位县委书记说,一些地方官员现在确实有这样的心态,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地方官员确实很累、压力很大。一方面要面对上级的考核,拿我自己来说,就要面对10多个一票否决的事项;另一方面来自征迁、维稳等方面的压力也不小,稍微不小心就可能被人告。”

  不过,采访中一些群众对部分官员的上述表现不以为然,他们表示:为什么一反腐,一些干部就变得畏首畏尾、谨言慎行?这样的人会不会有贪腐问题?

  “拿得少了,干得也该少”

  云南省一位商会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一些会员企业反映,反腐败、反四风以后,政府官员“吃拿卡要”少了很多,但是“为官不为”现象突出。以前只要打点到位了,办事还比较方便。现在虽然不用打点了,但是办事更难了。比如你要办个手续,材料交上去,他说你缺这个,补了以后,他又说你缺那个,不跟你一次说清;或者故意刁难你,找出“领导不在”“单位开会”等各种理由,就是不给你办。

  这折射出部分干部在反腐败之下,出现了“拿得少了,干得也该少”的不良心态。一些人没了工作劲头,松松垮垮、不思作为;一些人放松工作要求,大事小办、急事缓办、推诿扯皮;一些人丧失工作激情,得过且过、草率敷衍、消极懈怠。于是,本该推进的项目暂停了,本该完成的工作搁浅了,本该达到的标准降低了。

  表现出来的,一是“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一位民营企业家说,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加强,许多部门进行了整改,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不一样了,“门好进、脸好看”了。在许多办公室,工作人员到岗情况在门口一目了然,进去之后,他们面带微笑,时间长了,还给泡个茶,但是事情呢,就是办不了。

  二是“不吃、不喝、不拿”之后,“不干”了。“尤其是一些可办可不办的事,基本办不了,谁愿意承担责任?办了,又没好处;不办,上面也不会怪罪!”一位基层干部私下跟半月谈记者说:“一些同事跟我说,水至清则无鱼,适当的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既然没利了,那么对不起,我不干了!”

  “没有好的干部心态,就没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没有好的干部心态,就没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湖南省宜章县委书记欧阳锋说,宜章绝大部分党员干部都保持着积极进取的心态,但也存在上面提到的一些不好的情形,“或心态失衡,或心理迷茫”。

  他还向半月谈记者分析了产生各种不同心态的原因:

  第一种官员认为风气好了,正是大有作为的好时候。这些官员自己不贪腐,同时对党的反腐及改革行动充满信心,认为原来那些“吃拿卡要”的现象杜绝了,政治生态会更公正公平,检查评比、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会更科学合理,以后可以一心一意干工作。

  第二种官员是感到困惑,不知何去何从。因为他们看到潜规则被打破,又担心没有彻底打破,体制机制没有完全改变,心里面没底。有基层干部跟我说,虽然现在是反腐高压态势,但不去送礼,资金项目真的能要到吗?他们很矛盾很纠结。

  第三种,就是贪腐成性的官员。他们认为帮别人办了事,人家就应该送一点,一心想着当官发财,没有意识到所用的是公权力。

  欧阳锋与其他地方领导都认为,第三种人总体较少,大多数官员还是前两种心态,这说明反腐败不仅不能停,而且还要加紧进行制度建设,加快改革步伐,增强官员信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形成良好的官员心态和官场生态。(记者 康淼 裘立华 陈文广 伍晓阳)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