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专家:空降地方纪委书记 形成上位监督高压态势(2)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5月13日 02:47 来源:中央电视台  参与互动()

  如果省区市党委不作为,不把腐败遏制在基层,让有问题的人逐级提拔,最后就会把问题全部推给中央。“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如何落实到省一级,是关乎全局的大问题。”,正如昨天的《人民日报》分析,中纪委纵有再大的能耐和抱负,人手毕竟有限,要想揪出基层“蝇营狗苟”、整肃一方政治风气,归根结底还是得靠地方给力。而《人民日报》昨天的文章还提到,十八大以来,已有9名中央纪委干将“空降”8个省级纪委,数量之多创下历史纪录。中纪委排兵布阵完毕,地方反腐大戏接下来怎么唱,让人拭目以待。

  主持人:

  我们来看一下中纪委从4月12日到5月10日连发的这五篇文章的名字,第一篇是用好利剑、形成震慑、实现全覆盖、狠抓整改,然后做到全国一盘棋。应当说这五篇文章是有内在逻辑的,它是在阐述巡视工作的工作步骤,一步一步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这是中纪委的角度是这么看的。

  我们来看,在最新一篇文章,全国一盘棋里面问了这样一句话,在反腐败的问题上,只靠中央抓,抓得过来吗?另外只有形成全链条,上下联动,才能够形成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为什么会这么说?中纪委又说了这样的一番话,说因为在中纪委查处的中管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很多是发生在他们在担任下一级的一把手期间,有的省已经查处的领导干部中,半数以上是带病提拔,有的一把手甚至带病在岗十年、二十年,而且还履受提拔。那么好了,当地方没有遏制住的腐败,把这个问题都推给了中央,明显中央是处理不过来的。

  好了,接下去连线一位专家,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高先生你看,中纪委比较急,是因为地方并不十分给力,为什么地方会这样?

  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副秘书长 高波:

  我们都知道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就地方的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应该说“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常见病、多发病来看,我想根子还是在关键少数,也就是我们的主要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这些成员们。

  那么我想讲两个效应,一个叫“稻草人”效应,比如说我们在衡阳的贿选案当中,性质非常恶劣,当时时任的市委书记童名谦,最后因为渎职罪被判刑,那么他是不管不问不查,他犹如一尊稻草人一样。还有一个效应就叫“泥菩萨”效应,那么在一些塌方之地,比如说江西的苏荣,他自己都是一个泥菩萨,自身都难保,那么他的家人和利益相关人大搞贪腐的交易,那么他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呢?所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造成了我们一些地方政治生态严重退化。

  主持人:

  高先生,您看在中纪委连发的五篇文章里面,您从里面看到的是什么?中纪委希望给地方释放一种什么样的信号?

  高先生:

  我们现在讲纪律要挺在法律的前面,纪在法前,我们要回到党章的原教旨,实际上这五篇文章,我看就是回归党章原教旨的一个示范,或者叫一个范文,为什么?根据党章的规定,那么中央和省区市的党委都要实行巡视制度,而巡视制度又是一个巡虎找蝇,那么清除腐败存量的一把利剑。那么你这个利剑用得到底怎么样,用得好不好,我们现在要打一个问号。特别是在刚才您谈到的,在地方这个层面上,那么我们要考虑了,为什么还存在着一些用剑不当,效果不佳这些一些问题,那么我们要巡着问题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我们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把这些文章,打个比方,它好像是这把利剑的一个使用说明书,它告诉你怎么样发挥这把利剑的功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主持人:

  在这些文章发出之前,人们也注意到,就是中纪委在不断地向各地空降一些纪委书记。这种做法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在文章中我们也看到了,叫“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它会成为一种常态吗?会使全国各地各省市自治区都会成为一种趋势吗?

  高波:

  当然,应该看到所谓中央纪委空降省区市地方纪委书记的这个现象,它是十八大以来,我们的纪律检察体制改革所收获的改革红利的表现。不久之前,已经下发了关于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他们的提名考察的办法,直白地说,地方的这些纪委书记,地方的党委一家说了不算了,在他们的考察和提名的话语权上,应该说大大地上收了。那么中央纪委将在这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将形成上位监督的高压态势。

  主持人:

  好,刚才我们说到中央是希望通过上下联动,成为一盘棋这种方式,这是中央的想法。那么地方面对中央的这种表态,又将如何应对呢?继续关注。

  解说:

  山西发生严重腐败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巡视的作用没有发挥,一些刚被巡视过的地区或单位,就出现了腐败案件,有的巡视报告对有些领导干部作出了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评价。比如对原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省委巡视组作出了“时刻以一名党的高级干部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的评价,使得巡视工作的权威受到极大影响,信用受到极大损害。

  这是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今年第七期的《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中的一段话。他让公众第一次了解到,经历了塌方式腐败的山西省,在地方巡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电话采访】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韩永红:

  之前巡视工作谁来组织,谁来负责,谁来落实,这难免存在“灯下黑”问题,难免带有各种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

  解说:

  陈川平,从企业基层做起,在太原钢铁集团一干就是25年,直至成为这家公司的掌门人。2008年1月,已然是著名企业家的陈川平,被提拔为山西省副省长。2010年,他又被擢升为山西省委常委,并兼任太原市委书记。

【编辑:官志雄】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