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天舟二号为何连续两次推迟发射 迟来9天的胜利

天舟二号为何连续两次推迟发射 迟来9天的胜利

2021年05月30日 10:08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深度关注 | 天舟二号为何连续两次推迟发射 迟来9天的胜利

  “快递”发货了!5月29日晚,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长七遥三火箭)点亮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夜空,成功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补充能量,也为即将到访的航天员们提前带去物资。

5月29日20时55分,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5月29日20时55分,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时间倒回9天前:5月20日,原定于凌晨发射的天舟二号任务推迟实施,发射时间另行确定。短短数语,牵动人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发射推迟?在过去9天里,试验队员们经历了什么,发射成功背后又有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参数出现异常,发射两度终止

  5月19日下午1点,长七遥三火箭进入负12小时发射流程。煤油加注、液氧加注,一切都在有序进行。

  21点40分,距离发射不到3个小时,发射指控大厅中的数据显示:一个压力值参数异常!

  偌大的火箭,庞大的系统,问题出在哪里?火箭型号队伍迅速组织问题排查、推进故障分析,试验队员也由此开始了连续80多个小时的煎熬。

  后方,北京远程测试大厅,技术保障人员了解了前方故障信息后,第一时间成立了后方保障工作组,查验过往数据、做仿真试验,展开系列推演诊断,同步配合发射场故障快速排查与定位。

  前方,文昌航天发射场,排故紧锣密鼓进行着。此时,火箭箭体已完成加注,尾舱内一直处于热氮气吹除的状态。这意味着试验队员必须要戴氧气面罩进舱。两名总装人员换好服装、戴好面罩,从50厘米见方的舱门钻进了箭体。舱内一片漆黑,声音震耳欲聋,他们在憋闷的密闭空间里忍着严寒,攀爬在箭体结构件上摸索着检漏点。

  “找到了!”两次核查后,问题暴露,但很快后方传来消息,这并不是元凶。不让火箭带一丝隐患上天,这是铁的纪律,5月19日23点50分,距离发射预定时间还有不到2小时,型号领导一致决定:推迟发射。

  当天夜里,排故仍在紧张进行。5月20日,试验队员先后分4拨进舱排故,找到了新问题,并经过系列措施扭转局面。“又有希望了!”大家长吁一口气,以为5月21日凌晨就可以正常发射。然而,负8小时液氧补加之后,异常再次出现,发射再度终止。

  在“冰火两重天”中坚守,危急时刻见担当

  距离下一个发射窗口还有近9天时间,火箭燃料两加、两泄,高温、高湿、高盐雾环境中,一枚“冰箭”(长七火箭所用推进剂包括液氧,温度极低)要经历怎样的磨练?

  发射两度推迟,这无疑是打击。型号队伍火速调整状态,重整旗鼓,倒排计划,开始为期4天的归零工作。

  为了进一步摸排故障,试验队员仍然要一批批进舱。舱内低温、憋闷,一名试验队员刚出舱便吐了一地。连续48小时作业后,没有人喊苦、叫累。舱外,箭体上的水哗哗往下流,试验队员樊宇的后背被浇了个透。他时不时探着大半个身子钻进舱体,确保队友安全状态,“一切正常,放心了!”他默念着。作为一名守舱人,这样的动作他做了不止一次。

  长七是名副其实的“冰箭”。火箭第一次推迟发射后,试验队员发现,箭体出现结冰现象。“火箭在大量的低温燃料加注后暴露这么长的时间,这在我们航天史上是第一次。”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11厂天津大火箭公司57车间副主任赵鸿飞说。

  五月的海南,酷暑难耐。“冰箭”外,36度高温,湿度达90%以上;“冰箭”中,零下183度低温。“冰火两重天”考验着火箭,也考验着每一名试验队员。箭体上,氧箱前的短壳上,冰块一个接一个,大的足足有三四十厘米长、10厘米厚、10厘米宽。队员们用工具小心翼翼地凿冰,还有人专门拿着兜子接冰,唯恐冰块伤到火箭。

  危急时刻见担当。来自天津大火箭公司的总装团队里,“90后”年轻人占了90%以上。他们是第一批见到火箭的人,也是发射前最后一批撤岗的人。经过几天连续奋战,队员们眼睛里夹杂着红血丝,双腿起了痱子,但没有人退缩。为了赶时间、追进度,塔架下送来的绿豆汤,没有一个人来得及喝一口。

  在千里之外的北京,还有无数航天人牵挂着这枚待发的火箭。5月20日凌晨1点,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11厂23车间员工宋征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产品出问题了!”放下老组长的电话,宋征悬着一颗心,跨上摩托车火速往单位赶。

  车间里,工艺人员、质量人员、生产人员全都在场。短暂的会议后,每个人按照各自任务立即行动。宋征负责更换产品,他立马赶到机场,乘最近的一班飞机飞向文昌航天发射场。

  产品装配——宋征再熟悉不过了,然而上塔架装配还是头一回。为了万无一失,他提前3次上箭模拟操作。他打破传统安装方式,与团队成员制定详细的分解再装方案,五进五出、连续作战18个小时,最终完成产品更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15所的地面设备逆流程涉及110项302台套产品。中止发射以来,他们共梳理出了1031项产品状态全面分析检查确认项目。按照常规流程,供气系统设备只需要工作12个小时左右。为保证推进剂加注后的停放状态、配合紧急排故,供气系统连日持续供气不停歇。据工作人员陈山介绍,他们除了几十个小时持续加温舱段吹除外,还配合动力系统进行活门控制、气瓶充放气等工作。“只要火箭需要,我们就不离岗。”

  成功是唯一标准,绝不带隐患上天

  长七遥三火箭发射天舟二号任务,关系着空间站“天地运输走廊”能否顺利搭建和后续载人航天计划能否顺利实施,任务迫在眉睫。

  “我们经得起考验和磨练,抱着必胜的信心,放下心理包袱,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推迟发射的日子很难熬,长征七号火箭总指挥孟刚鼓励每一位试验队员。

  5月25日,归零工作接近尾声;5月26日,模拟发射演练;5月27日、28日,加注准备;5月29日,推进剂加注,点火升空!

  历经9天磨砺,长七遥三火箭顺利走完全部流程,最终实现了圆满成功。“这是空间站建造承上启下的关键之战,我们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我们追求的就是‘稳稳的成功’。”长征七号火箭型号总师程堂明说。

  这场鏖战着实艰难不易,航天人顶住了压力,争分夺秒排故归零,终得拨云见日。“透过现象,把真实的问题找出来。”这是火箭增压输送系统设计师张立强在这次归零工作中最大的感悟。星河滚烫,天舟穿梭,成功是唯一标准,中国航天绝不能带疑点和隐患上天。

【编辑:郭梦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