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妙龄女孩跳伞200次进尖刀战队:怕死当不了空降兵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8月02日 14:1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目前,在中国军队服役的战士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与先辈们相比,他们堪称新一代中国士兵。

  新一代士兵的素质更高,良好的教育使他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的学习能力,他们也更具创新精神。

  与此同时,他们并没有丢掉老一辈军人勇敢无畏、艰苦奋斗、崇尚荣誉的优良传统。他们未经战火洗礼,但并不畏惧战争。

  新一代中国士兵是实现强军梦的基础,我们选取了他们中4位优秀代表的故事,以纪念建军86周年。

  一个士兵能够创造怎样的辉煌

  家境优越的曾昇铨原本可以去上大学,或者继承家里的生意当老板,但他这个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却选择了参军,而且一定要去特种部队。

  从军8年,他两次骨折,5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一次次磨砺中,曾昇铨精通了伞降、潜水、狙击、爆破等12种特战技能,从一名孱弱的新兵成长为特战精兵,并被评为全军“优秀侦察士官”、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一等功。

  怕他受苦,家里人其实并不鼓励他去当兵。2004年冬天,正在读高二的曾昇铨在学校的橱窗里看到了武装部征兵的通知,他很快下定决心去参军。老师感到惊讶,同学为他惋惜,母亲则是坚决反对,只有父亲支持他“到部队锻炼两年,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好不容易做通母亲的工作,在选择部队的时候,他和家人又产生了分歧——父母希望他在家门口当兵,方便去探望。可当得知有特种部队来征兵时,曾昇铨热血沸腾,不管部队驻地远在千里之外,他毅然报了名。

  离不开爹娘,成不了栋梁。他坚信那个遥远的部队就是他实现梦想的地方。

  可这个稚气未脱的小战士入伍之初频频遭受打击。“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曾昇铨笑着说。

  新兵连组织第一次3公里体能摸底,立志要在军营大干一番的曾昇铨跑了个全连倒数第一。挫折接踵而至——单杠引体向上,他吊在上面却怎么也拉不上去;手榴弹投掷,他离30米及格线还差一大截。

  生性倔强的曾昇铨没有放弃:别人能行,我为啥不行!他和自己“杠”上了:3公里训练,别人还没起床,他已经跑完一趟回来了;手榴弹投不及格,他就用背包绳把自己绑在树上,一步一动练技巧。

  为了练好体能,他从老兵连借来一件5公斤重的防弹背心,训练时就穿在身上。刚开始是长跑训练,后来连俯卧撑、拉单杠他都要穿着这个背心。肩膀上的皮肤被防弹衣磨破了长好,长好了又磨破,硬是靠着这股冲劲儿和韧劲儿,他以全部优秀和5个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新兵连考核。

  新兵要下连队了,曾昇铨又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主动提出申请,从特侦连调到特战连。别看“特侦”和“特战”就差一个字,后者的训练要艰苦得多,而这个“战”字也让曾昇铨嗅到了一股血腥味。他要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特战精兵。

  ——伞降训练,他克服了恐高症,两米高的离机台,他每天要跳二三百遍。最终以全优的成绩,如愿参加实跳,并成为全团的“伞王”。

  ——潜水训练,他多次挑战深潜极限,最终成功下潜到30米,打破了团里的轻装潜水纪录。

  ——狙击训练,他练瞄准一瞄就是两三个小时,狙击目标从胸环靶、人头靶,换成了硬币、香烟和刀刃,射击距离也从200米、300米一步步向500米突破。

  有人说,身上的伤疤是特种兵最耀眼的军功章。但曾昇铨不满足于仅仅练就一身硬功夫,他很快将目光投向了信息化战场。

  2008年的一天,一次侦察行动的失败,让他第一次强烈意识到,光靠传统的特战本领,很难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作为传统意义的特战精兵,应该尽快升级转型。

  “未来战场要求我们是什么样的,我们就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才是一个士兵的价值!”曾昇铨说。

  他开始努力学习《信息化知识》、《现代战争与信息化》、《复杂电磁环境》等书籍。每当部队列装新装备,他都想尽办法先学一步,两年时间,就掌握了全团列装的19种信息化侦察装备,成为团里信息化“技术圈”的“红人”。

  一年深秋,在一次侦察对抗演习中,蓝军使用电子对抗装备对曾昇铨所在的综合侦察分队实施持续电磁干扰,导致战场电视前哨、中继和终端之间通信联络几乎瘫痪。当时,前哨站阵地已暴露,需要立即转移,否则整个侦察分队行动就将失败。

  在技侦小组一筹莫展之时,负责特战小组的曾昇铨向技侦小组组长林亮建议,通过电视传输信号受干扰程度来判断蓝军实施电磁干扰的间隔频率,并最终利用短暂的干扰间隔将撤离指令及时传了出去。事后,大家对曾昇铨佩服不已,都说特战兵插上“信息化翅膀”真是不得了!

  去年4月,在参加侦察装备夜间训练时,通过夜视仪,曾昇铨轻而易举地将同在一个训练场进行夜间战术行动训练的某特战连人员、装备摸了个“门儿清”。他发现,传统防红外伪装已经不能有效保证特战队员夜间行动的安全。

  曾昇铨又来了钻劲儿,他反复研究微光夜视仪的工作原理,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有效降低夜视器材反射率的方法,伪装效果很不错。这项训练难题被攻克后,连队官兵钻研作战技巧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战士们先后总结梳理出8个方面13种夜间侦察、反侦察的新办法。目前,曾昇铨带过的56名技术骨干在团队各项教学、演习活动中担纲骨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向勇 张立元 王旭

  “怕死当不了空降兵”

  当同龄的女孩们在上班、逛街或者与恋人花前月下时,26岁的空降兵某部中士杨晓林可能正在南疆海岛、戈壁沙漠或者热带雨林上空进行危险的跳伞训练。

  入伍7年来,她已经完成200多次各种跳伞任务和100多次新型伞、新机型试跳任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空降兵总是与风险相伴,“怕死当不了空降兵。”杨晓林说。

  2010年9月,上级把某新型伞试跳任务交给杨晓林所在的空降兵某部侦察引导队。这型伞水平运动速度快、灵活机动能力强,具有很高的实战价值,但操纵难度非常大。队里准备安排男兵先跳,可杨晓林觉得战场上不管男人女人都是军人,她第一个报了名,成为首批参与试跳的队员之一。

  在试跳前的技术培训中,杨晓林仔细钻研新型伞构造原理,认真熟悉叠伞和操作程序,以全优成绩通过了考核。试跳那一天,飞机抵达空降场上空时,她像往常一样,果断跃出机舱,然后按照正常程序默数秒数,0001、0002……当她默数到0008时,仍然没有感觉到开伞冲击力,只觉得下坠速度越来越快,耳边风声呼呼,大地扑面而来。

  “不好,主伞没打开!”她脑子里立即呈现出训练了千百遍的特情处置方法,杨晓林果断拉开备份伞应急拉环,伞衣瞬间从她眼前闪过,伞绳刷刷地从备份伞包中抽出。头顶上传来“砰”的一声,“救命伞”顺利打开,她安全着陆!

  “空降兵,是最勇敢的兵。”杨晓林说。在世界上,人们把跳伞列为最危险职业的第三位。而空降兵从事的是与一般意义上的跳伞有本质区别的实战条件下特种跳伞,危险性更是不言而喻。

【编辑:贾龙】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