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陈毅:解放军入城纪律是给新区市民见面礼(图)(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3月07日 14:4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与互动(0)

1949年10月,陈毅与各界人士合影。左起:叶企孙、潘光旦、张奚若、张子高、陈毅、周培源、吴晗

  正是由于陈毅及时看到了进城之后的诸多问题,并相应一一制定纪律进行约束,上海的接收才比较顺利和稳当,这不仅在后来有《霓虹灯下的哨兵》之类的故事,也使得许多动摇和徘徊中的前政权人士、资本家、知识分子放心留了下来,接受中共的领导,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

  陈毅入城后,马不停蹄地出席了上海各界人士的许多重要集会:6月2日,上海产业界座谈会;5日,上海文化界座谈会;9日,中央研究院纪念大会(会上,陈毅向各位科学家提出“多难兴邦,同心同德”);12日,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大会;15日,上海各界耆老名流座谈会(陈毅称之为“耆老策杖观太平之集会”);19日,中国技术协会;21日,为出席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代表饯行。在此前后,他还出席了大学教授联谊会的全体会议,又参加了医务工作者会议等。他还十分关注上海众多学者和专家的情况,努力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生活、学习或工作方面的问题。

  以最大的诚意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人上海刚刚解放,周恩来就曾说:上海不仅在工业、商业方面占了全国总量的一半,人文荟萃,文教事业上也是“半壁江山”。显然,上海的情况对于稳定全国、对于中共工作中心的转移,有着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毛泽东说:“进入上海,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大难关。”

  陈毅在上海树立了“团结面越宽越好”的原则。他告诉文教接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夏衍:要教育我们的干部与上海知识分子打交道,“不要急躁,更不得粗暴”,一定要礼贤下士;有事要亲自登门,千万不要一个电话打过去,叫人家到机关来谈事。陈毅不惜说到这些细节,是他认为与知识分子相处要懂得一个基本的道理:“我们尊重他们,他们才会尊重我们。”

  陈毅如此说,也如此做。上海刚刚解放,他就分别拜访了宋庆龄、张元济、颜惠庆、秉志、张澜等著名人士以及许多工商业人士。对于工商业人士,陈毅认为这些人不去台湾,不去香港,不去美国,就表明他们都有爱国心,我们就应该用,有的还可以重用。不久,陈毅邀请胡厥文、荣毅仁、刘靖基、颜耀秋等百余名上海工商界人士座谈。陈毅肯定了他们建立民族工商业的奋斗精神,表示政府愿与大家共同协商,实现并增加新的生产任务。陈毅一番坦率和诚意的讲话,使与会者如释重负。

  数日后,荣毅仁、刘靖基两人欲请陈毅等领导吃饭,有人担心影响不好,怕被人说是模糊了阶级界限,丧失了立场,会犯政治错误,因此不敢去。陈毅却认为这是资本家的投石问路之举。他解释说:“吃饭可以做统战工作嘛,怕犯错误,就等于把自己手脚捆起来,我才不干呢。”于是,他不但带着刘晓、潘汉年等人赴宴,还叫夫人张茜和孩子同去。席间,他与主人拉家常、嘘寒问暖,彼此进行了沟通,建立了感情,后来人们说陈毅是“有人情味的共产党将军”。

  陈毅为了避免发生“野有遗贤”的现象,曾在“名单学”上大做文章。那是上海刚刚被接管之后,陈毅指示夏衍拟写一个上海文化界座谈会出席者的名单。夏衍为了保险,搞了一个范围很广的名单。陈毅与潘汉年一番商量,对名单又作了充分的研究和细致的增补。

  事后,他对夏衍说:“这是我第一次与上海文化界见面,要讲讲党的政策,让大家安心工作,所以要记住团结面越宽越好。你们这些老上海要胸襟宽大,不要因为过去有过什么思想上、感情上的纠葛而抱成见,过去他骂过你一句,你嘘过他一声,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千万不要因为你们做了‘当权派’,就可以报一箭之仇。凡愿意为新中国服务的一律要团结,社会上地位相同的人,请了这个不请那个,人家就会生气。这就是古话说的‘一人向隅,举座为之不欢’。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照顾到。”

  在那次会议上,陈毅敞开心扉与上海文化界人士交心。他说:“我这个共产党人,不是天生的,我也算是知识分子出身。我翻译过波特莱尔的诗,写过小说、诗文。我个人的改变就经历了三个阶段:开头是地主出身,信孔夫子那一套;后来接受了新思想,改信了‘德先生、赛先生’,变成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最后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经过矛盾、消沉、碰壁,才选择了革命的道路,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这几步我走得都不容易,有别人推动,也有环境的逼迫。”不是训话,不是自得,而是促膝谈心,上海文化界的名流遂对陈毅有了一番深刻的了解,也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当时,陈毅还对夏衍说:“有人把上海的接管概括为‘接、管、清、改’四个字,就是先接后管,然后再清理、改造。这个秩序一般来说是可以的,但在文化界,我看‘清’和‘改’特别要慎重,不要图快,更不要性急,急了就会出毛病、误大事。做统战工作,特别是对知识分子,先要交朋友、谈心,让他们敢讲真心话,不入耳之言也要听,骂也不要紧,可怕的是他们有话不讲,放在心里,形成怨结。”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