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强台风频袭酿灾难 天灾预警如何避免预而不警?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0月18日 09:3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天兔”令汕尾市区不少工棚倒塌,若不及时撤离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今年来最强台风“尤特”、“天兔”前两个月在南粤发威,本月初“菲特”又突袭华东。

  “防灾不能仅以‘预警’交差”。本周,新华社发表时评指出,“一场早已预警的台风,还是让浙江宁波、温州、杭州等地遭受重创。面对灾害,人们不禁要问:发布‘X色预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诘问的背后,是面对天灾预而不警的无奈。在信息技术与预报水平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预警发布与公众应对意识的“剪刀差”愈加刺眼。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重访因“天兔”受灾的汕尾等城市发现,上述尴尬情况在全国率先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广东同样存在。例如台风在海上时候风力更大,但因为渔民防御意识普遍高于陆上的城乡居民,前者的死伤人数往往远少于后者。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袭击我国乃至广东的台风、风暴潮可能呈加强的趋势,专家建议,在机制建设与公众意识培养上也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预报预警的效果。

  防灾意识强

  最危险的地方零死亡

  汕尾红海湾是“天兔”的登陆点,记者前日重走现场时,17级狂风肆虐后的痕迹仍历历在目,被掀翻折烂的鱼排漂浮岸边,山上不少风电机叶片缺损折断,但当地群众生活已恢复正常,许多渔民与施工人员正紧张地抢修复产。

  “台风登陆前三天,预警短信就陆续收到,中秋之后来台风都是很强的,我们在海边的人都知道,所以早早就把鱼池的棚架加固好,虽然最后鱼还是死了大半,但最重要是人员安全。”红海湾施公寮多宝养殖基地的李老板告诉记者,台风登陆时在基地的房子里躲了大半天,因为海边多台风,当初建房时做得特别牢固。

  除了沿岸的养殖人员,渔民长期经风历浪,在接收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