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雾霾治理“三步曲”:清醒认识 科学探讨 联手推进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3月12日 13:30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当前,雾霾污染防治已经成为全国性难题。四川省处于盆地区域,也是西部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我们想知道,四川省大气污染的特点是什么?怎样推进雾霾污染防治?本报记者采访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钟勤建。

  钟勤建,1957年9月生,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讲师。历任四川统计学校副校长、四川省交通管理学校副校长、农工党四川省委秘书长和副主委、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现任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期间,提交“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关于推进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立法的建议”和“关于提高环境保护地位的建议”等多个建议。

  对话人:钟勤建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

  采访人:本报记者姚伊乐

  ●四川省大气污染将呈现典型的区域性、结构性和复合型、压缩型特征。因此最关键的是注重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产业和城市布局、提高发展质量。

  ●必须认真分析污染来源,采取源头整治的措施,来实现大气环境的真正改善。

  ●下一步,主要应从制度、政策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区域联防联控。建立环境信息互通平台,探索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区域内环境保护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

  清醒认识区域大气污染特点

  ■四川省重污染及灰霾污染天气突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区域性污染特征明显、成都市污染问题严重、季节性污染差异大。

  记者:四川省大气及灰霾污染突出特点是什么?

  钟勤建:四川省处于盆地区域,大气及灰霾污染严重,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重污染及灰霾污染天气突出。按国家颁布的空气环境质量新标准,四川省频繁呈现重污染。主要表现为“四超”:

  影响范围超大。每次集中出现的重污染天气波及全省14个以上地级城市,占盆地幅员面积的60%以上。

  持续时间超长。达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以上程度的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经常超过一周,有4次甚至持续两周左右。

  污染程度超高。25个省控城市中有17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超过新标准,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南充、宜宾等城市经常出现PM2.5重度以上污染。

  受害人数超多。盆地区域也是人口集聚区,受大气重污染天气影响人口占全省总人口超过60%。

  二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四川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分别达86.44万吨、65.90万吨和29.58万吨,分别位列全国第9、第14和第18位。据测算,四川省灰霾重污染天气过程中,成都市上空平均每天漂浮着相当于1000吨的污染物。

  三是区域性污染特征明显。四川省城市空气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及周边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城市群和攀西。除攀西、盆周城市及“三州”等地区外,盆地区域属于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成渝城市群”控制区。与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三区十群”相比,“成渝城市群”的空气污染程度仅好于京津冀,与长三角同处于第二污染集团。

  四是成都市污染问题严重。成都市空气污染在西部领先,在全国居前。2013年,成都市全年达标天数仅为38.5%,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三。平均每3天中,有1天达标,有1天轻度污染,不到6天就有1天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PM2.5年均浓度(96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天数比例高于北京。

  五是季节性污染差异大。冬季污染最为严重,春秋次之,夏季污染较轻。春季还会受到沙尘暴一定影响。

  记者:治理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钟勤建:根据四川省政府出台的《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以及省政府与国家签订的《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治理总体思路是“五年空气保障行动计划”,可以概括为“1486”行动计划:

  “实现一个目标”。是指实现国家要求的到2017年所要达到的治理目标。

  “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重点区域和城市,在国家确定成都市为重点控制城市的基础上,将成渝城市群(四川)13个城市和攀枝花市也作为省重点控制范围。二是突出源头控制和协同减排。三是突出近期和长远相协调,坚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工作原则。四是突出强化目标考核和监督检查。

  “实施八大举措”。一是加快重点行业工业企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二是强化城市环境综合管理,重点控制面源污染。三是统筹城市交通管理,防治机动车污染。四是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五是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六是调整能源结构,强化能源清洁利用。七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八是强化基础能力,健全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