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心理专家称羊群效应放大谣言影响能量 激化负面情绪(2)

2013年09月16日 10:27 来源:《求是》 参与互动(0)

  谣言止于真相

  哲人说,“谣言止于智者”。此话虽然不错,但更多的是站在个体角度强调不要被没有根据的传闻所蒙蔽。然而,要求老百姓人人都成为智者未免不切实际,同时也忽略了作为公共管理者应尽的责任。一个公共事件发生后,对人民群众来说,无论是感到恐慌,还是好奇,都是人之常情。政府部门有义务、有责任主动向人民群众公布事件真实信息。与其花大力气追查谣言,不如直接消除谣言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即公开群众关注的事件真实信息。公共事件的不确定性消除了,谣言就变成了无源之水。即使在事件初期,虽然政府部门掌握的信息不完整,但哪怕是零星信息的发布,也足以平息大众渴望了解事实真相的焦虑。

  谣言止于信任

  谣言的大规模传播,总是有其社会心理根源。谣言往往是信息不对称、并且信息量少的一方对另一方不信任的产物。本来,面对公共事件的不确定,各种猜测都有可能流行,但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就是当传闻与当地政府部门意见相左时,质疑当地政府部门的判断更易引起共鸣。如果换个视角,其实这些谣言也是部分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对社会不满的情绪宣泄。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面对群众的不满,即使是面对谣言,政府部门也不妨多问问:为什么部分群众会有如此强烈的社会不满?为什么一些政府部门处理公共事件的意见得不到充分的信任?认真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政府部门发现工作中的失误,了解处理公共事件中的疏忽之处。面对这些不足如能坦率地承认,及时地加以纠正,不但不会伤害政府部门的尊严,反而会抚平过激的社会情绪,使群众更加相信政府、体谅政府、支持政府,当信任的社会心理能量不断壮大时,谣言自然会越来越没有市场。

  谣言止于法治

  制止谣言,还有赖于法治建设。以谣言的重灾区——互联网为例,网民在享受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自觉维护信息传播秩序。网民既不能造谣,也不能传谣,对那些未经证实、荒诞不经的信息,要做到“多闻阙疑、慎言有余”。网站是大众媒体,负有传播真实信息的法律责任,不能成为谣言发布平台。针对网络谣言蔓延的汹涌势头,有关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出重拳、下猛药,大幅提高造谣、传谣者的违法违规成本,从根本上铲除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二平)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