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湖北板栗之乡“栗贱伤农”烂在地里 政府缺乏引导(2)

2013年10月12日 20:17 来源:央视 参与互动(0)

  三、炒不熟的栗子—3自生自灭、无奈与希望

  孝昌板栗一直以个大味美闻名。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孝昌县就通过不同途径大规模发展板栗种植。近几年来,又通过退耕还林等项目发展板栗种植,面积已达十万余亩,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今年的一场干旱让农民们一年的付出打了水漂。栗贱伤农,除了无法左右的天气因素,是否还有人为因素的存在呢?

  从孝昌城区到阳松周的这个收购站,距离为20公里,但是由于路上到处是泥泞坑洼,路面又特别窄,司机单是走这一段路就要比平时多花三倍的时间。

  货运司机:我昨天也(准备)叫一个车过来,他说好走吗?我说就20多公里得一个多小时,他说你一说就懒的走,不过去,算了。

  村民汪永坤告诉记者,这条通往县城里的路还是十几年前修的,如今早已泥泞不堪。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村里人的共识。但路一直修不好,车进不来,板栗就只能靠人力或者小商贩的三轮车往外送。

  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凤砦村村民汪永坤:交通方面不方便。

  记者:怎么不方便,这个(路)车能进来吗?

  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凤砦村村民汪永坤:大车进不来的,还要送到下面去。

  汪永坤的父亲汪方明至今还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孝昌的板栗远销日本,就能卖到十几元钱一斤。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乡里就一直在鼓励板栗种植,那个时候还能见到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嫁接和种植。然而让汪方明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近十年来,种植面积在不断加大,板栗却越来越不受主管部门的重视。

  记者:有人来指导过吗?

  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凤砦村板栗种植户汪方明:开始十几年有,现在一直都没有。记者:十几年以前了?

  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凤砦村板栗种植户汪方明:是的,哪有个农技站,现在我也搞不清楚。

  记者:没见过现在的农技站?

  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凤砦村板栗种植户汪方明:没有,没有。

  村民们告诉记者,今年干旱时间长达三个月,虫害十分严重,板栗树无一幸免的遭受到了虫害的侵袭。

  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凤砦村板栗种植户胡玉珍:那是一片的虫,吃的香,起得厚,没有了,全都吃光了,一片一片的。

  但是记者却在当地林业部门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答复。

  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林业站站长田中洲:虫害我跟我们县林业局森防站站长也去过,不是很严重,已经到收的时候,不是很严重。

  记者:您觉得今年的病虫害怎么样?

  湖北省孝昌县林业局森防站站长陈宝洲:不是很严重,实际上这个病虫害每年都是这样的。像我们今年我们在8月份吧,那是小面积的,我们也是送药啊,跟他们宣传啊,怎么防治啊。

  村民们告诉记者,他们并没有等来林业技术人员的身影,也没有等到林业站发下的农药。他们认为,正是由于主管部门低估了干旱对虫害的作用,才加剧了今年的重大损失。

  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凤砦村村民汪永坤:还是三年前有一次(发药),今年的话农户都没有收到这些农药。

  记者:那你今天打药了吗?

  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凤砦村板栗种植户汪方明:打了。

  记者:打的是自己买的,还是发的。

  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凤砦村板栗种植户汪方明:自己买的,没有发。今年药都打了,虫太厉害了,打不住它。

  记者在当地采访也了解到,对于一个远近闻名的板栗种植专业乡,当地没有冷库设施,没有板栗深加工产业配套,对于当前村民们面临的板栗滞销现状,政府也尚未出台措施进行补救。在外打工多年的汪永坤觉得,山里人还是要靠山吃山。他这次回来,就是希望能给家乡的板栗找一条出路。但是,回来这一个月的经历,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理想和现实差距,要想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要改变村里板栗种植的现状,并不容易。

  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凤砦村村民汪永坤:因为我在深圳那边我去了解过,一个冷库就像那个柴房那么大一块,那边那个平方,它要差不多两万块钱,大概是装的四五千斤,五千斤栗子左右。我一家差不多能装那么多了。再说每年就这一季的,你投资做个冷库,你不知道几年才能收回来。再说这个冷库又不知道能用多久,寿命多长,平时还要维护啊。

  自己修建冷库对汪永坤来说实在太昂贵了。现在他每天只要一闲下来,就会拿着一个小板凳往山上爬。因为村里没有通网络,而山下的信号又不好,他只有到山上来找信号。用手机上网,搜一搜网上,看看有没有板栗采购的信息。前几天,他在百度板栗贴吧里发出的信息终于有了回应。

  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凤砦村村民汪永坤:不知道什么网站的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然后说看到我的信息了,可以给我打个广告,但是要收费的,三千块钱一年。

  记者:那后来你做了吗?

  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凤砦村村民汪永坤:没有,现在那个板栗价格卖不起来,不景气,我卖的钱还不够打广告钱呢。

  汪永坤的无奈在阳松周看来,还不是目前孝昌板栗最大的问题。就在孝昌东南200公里的黄冈市罗田县,这里今年的板栗获得了大丰收。去年来孝昌的客商们都涌向了罗田。而罗田的板栗之所以卖得好,最根本的原因是当地的品种优良。

  湖北省孝昌县板栗收购站阳松周:(罗田)油栗价位是比较高,它不生虫,(孝昌)这个叫做菜板栗,它慢慢就坏掉了。那个油栗可以炒,糖炒栗子,这种板栗炒不开,它能生着吃,或者是炖汤都可以。

  正因为品种不一样,罗田的油栗可以保存7—10天,而孝昌的菜板栗只能保存3天。阳松周告诉记者,这是由于目前孝昌的板栗品种已经老化了。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引进新的品种,以满足储存条件和市场需求。

  湖北省孝昌县板栗收购站阳松周:以前宣传还是本地政府宣传种植板栗的。

  记者:什么时候宣传的?

  湖北省孝昌县板栗收购站阳松周:那有十几年了,一、二十年了。现在品种一直没有更新。

  记者:这种更新品种的话,从技术上来说难吗?

  湖北省孝昌县板栗收购站阳松周:不难,只要政府调一批好一点的苗子,然后发给农民嫁接就可以了,嫁接之后三年、两年就可以结板栗了,非常快。

  四、炒不熟的栗子——南就水村的经验

  没有冷库设施,没有板栗深加工产业配套,对于当前山民面临的板栗滞销现状,一时间,政府也找不到得力的措施进行补救。可以说,孝昌板栗产业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当地种植户希望政府能在种植上多一些技术指导,在销售上多一些牵线搭桥,让板栗产业做大做强。小农户到底该如何对接大市场?农民们辛苦一年最终赔本赚吆喝的无奈让人寒心。可究竟怎样才能解开产销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死结呢?河北省邢台市南就水村的一些做法值得关注。

  9月中下旬正是核桃收获的季节,可当记者来到河北省邢台市白岸乡南就水村时却发现,今年这里的核桃几乎颗粒无收。

  南就水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李何军:(全村) 往年大概都可以收到一万多斤,核桃有三四万斤,甚至更多,但是今年就是颗粒无收,损失太大了。

  南就水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李河军告诉记者,就在今年4月份的谷雨时节,这里下了一场霜冻,将已经结果的核桃、柿子、板栗几乎冻死,农作物也因此绝收。在随村民上山的路上,记者也注意到,村委会主任郝二汉家的一颗核桃树,偌大的树上几乎看不到一颗核桃。

  河北省邢台县白岸乡南就水村村委会主任郝二汉:它冻了以后这不今年就颗粒无收了,你像往常的这个时候,就是⋯⋯差不多就是100斤,这100斤就差不多是一千元啊。

  记者:这周围长了这么多草,我看都是杂草啊?

  河北省邢台县白岸乡南就水村村委会主任郝二汉:这个像往常的情况下,我都把这个草都割了,割了以后核桃就好夹了,像今年这个颗粒无收,所以这个草就没有动它。

  南就水村地处太行山脉的深山区,是一个只有80多户,250多口人的小山村。由于村里耕地面积不多,再加上天气干旱,当地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山上种植的核桃、柿子和板栗等经济作物维生。今年这场几十年不遇的天灾,对于靠地吃饭的农民来说,意味着这一年的收入打了水漂。可是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当聊起今年的遭遇时,村民们的心情却比想象的轻松。

  村民:今年的这个收成,没有考虑呢,(卖的话)你肯定是比小商小贩要好,给你的价高。

  记者:那像今年这个板栗这种情况,你还打算就是买吗?

  村民:就是说要卖一点,要给合作社,合作社价钱高。

  这里的村民为何能如此乐观?他们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这其实还要从几年前,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刘姝威的一个大胆尝试说起。2010年,南就水村的果树获得了丰收,板栗8万多斤,核桃3万多斤,晾晒柿饼2万多斤。但是由于是一家一户的散乱模式,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经营模式和品牌,这里的农产品总是遭遇滞销。中央财经大学刘姝威教授从2008年开始,就以南就水村为研究样本,进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实证研究。正是在她的建议下,南就水村在2010年12月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88户255口人全部成为了合作社的成员。合作社作为一个法人单位,统一经营和销售村子里的农副产品,而且还设计了自己的商标。

  河北省邢台县白岸乡南就水村支部书记李全:合作社成立以后这个后顾之忧就不存在了,这个合作社讲明了,根据市场,要比市场高出两块钱。再一个这个合作社成立以后,在销售方面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对客户。从来交了合作社以后,东西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可以说已经卖出去了。

  2011年5月份,南就水村又在淘宝网上开了网店,同时还开设了微博。合作社社长李河军,每天都要这样骑着摩托车在村子里转一转。现在正是村民们晾晒柿饼的时候,他会拍摄一些村民晾晒的柿饼,然后通过村子这台唯一能上网的电脑,把照片发到南就水村的微博上。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这个在网上卖最大的一个变化的话也是未来我们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什么呢,就是它有固定的客户群了,所以现在来讲,我们应该鼓励,不论是家常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或者是当户的农民,你要知道把自己的产品跟你的客户直接联系起来。

  2011年5月,通过刘姝威教授的微博,南就水村还发起了“买核桃,修山路”公益活动,以每斤30元的价格预售南就水村的3万斤核桃。对于消费者来说,提前下订单付款,第一时间吃到新鲜的核桃,的确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网络购物。而通过网络直接将核桃卖到全国各地,对于偏僻闭塞的南就水村来说也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情,这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就水村村民安海群:这个东西也好卖了,价钱也高了,老百姓得到实惠也多,比零售那个强多了,他们光要你的,也不给你高价钱。

  安海群是南就水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他家一共承包了十几亩地,分别种了核桃和板栗。直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在加入合作社之前,农产品销售难的情况。

  南就水村村民安海群:就是开着车去上镇上找,有时候也到村里也收,有的就到市里头去卖,然后也是价钱不高就卖了,人家工商税务就赶紧跑,不跑的话你就被抓。

  如今通过网络销售,不但村民们增加了收入,也让村集体有了资金来源。2011年5月份,通过“买核桃、修山路”公益活动,南就水村合作社第一次有了集体收入。利用这次预售核桃的部分收益,再加上一家企业捐赠的30万元,南就水村终于修建了这条通往山上果树区的水泥路。与此同时,全村还修了5个大大小小的蓄水池,基本可以满足全村100多亩耕地和周围林地的灌溉。

  然而好景不长,今年四月的这一场天灾,让南就水村的村民又陷入了有渠道却没货卖得尴尬境地。但是村民们为什么不担心不着急呢?

  李何军:今年的情况,在明年肯定是有核桃。

  原来今年南就水村尽管遭遇了绝产,社长李何军却没闲着,他一直在和老客户保持着联系。

  记者:这两天有客户给你发短信吗?

  李何军:有,这不是9月23日,湖北有客户发过来。今年跑过来问我的有一百五六十个。

  不仅和老客户发短信保持沟通,李何军也会偶尔更新网易微博,告诉消费者南就水村今年的受灾情况。与此同时,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的团委书记张碘也动员志愿者们在网络上,将今年南就水村的情况告诉给大家。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团委书记张碘:所以我们就马上又组织同学们,把以前我们宣传的微博、以前我们登录的发布消息的这些平台,全部掌控住,然后组织同学们,就是定期在上面发布信息。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最大的问题,在我看来是维护客户的问题。就是你只要把客户维护好了,能够保证你的质量不下降,人家主动会来找你的。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南就水村试验已经有两年多,它的倡导者刘姝威告诉记者,虽然今年核桃绝收了,但对于现阶段的合作社来说,客户资源是非常宝贵的,维护客户关系是首当其冲的大事。而现阶段要想增加农民的收入,就要从农产品的营销方式上进行创新,包括完善适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或者平台,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物流快递业务流程。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像农产品这样的,而且它要一次性地从这个,几乎是从田间地头直接拉出来,送到城里的各家各户,这样的话它整个的一个流程需要改变。

  半小时观察:

  南就水村因为有了一个农村合作的机制,农户们不但销售不用愁,价格上也有话语权,这与孝昌的板栗种植户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无论是菜贱伤农还是农产品滞销,都不是因为市场饱和导致销售困难,而是没有一个畅通的销售体系。从孝昌板栗种植的现象可以看出,由于常年信息不对称,再加上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模式,当地农民根本没有议价能力。很显然,小和散,是农民和农业生产面对市场时无法做强的瓶颈。板栗种植是当地的主导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政府扶持的核心项目。但是只鼓励种不帮着卖,不建立起畅通的市场对接渠道,板栗烂在地里也就不奇怪了。我们常说,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农民在面对市场的时候,自身的力量单薄和弱势的,只有把政府的能力发挥出来,让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从小而散变成大而合,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恰当的地方发挥出了它应有的作用时,地方支柱产业的活力才能切实走上健康运行的轨道。(主编:李想 记者:财经资讯组 佟威 摄像:李培 )

【编辑:张培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