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聚焦新职业潮涌:网店店主增长最快 货郎成记忆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6月12日 08:46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旅游体验师、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宠物美容师、农场经理人……自2004年我国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以来,官方已正式确认12批120余个新职业。新职业的不断涌现,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变迁的生动写照。新职业的诞生与发展不仅拓展了人们自主择业、追逐梦想的空间,也为社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人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追求自己更感兴趣的、自认更有价值的就业和生活。可以说,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从另一种视角记录了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人们观念的变革。本组专题将带您走近众多的新职业从业者,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时代的变迁。

  一个新职业潮涌的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职业2000余种,且长期处于更迭变化之中。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之下,数十年间,中国的职业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哪些职业正退出历史舞台,又有哪些新职业正在长大?在这变迁的背后,原动力是什么?又映射出怎样的社会变迁?

  新职业的共性特征

  婚姻家庭咨询师、公共营养师、数控程序员、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英语导购、养老护理员、汽车美容装潢工……十年前,当“家政服务员”作为一个新职业初登上海滩时,人们还将其称为“第三百六十一行”,如今,成百上千个新职业迅速涌现,早已不再令人惊讶。

  毫无疑问,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新职业潮涌的时代。民政部官方网站显示,自2004年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起,十年来,相关部门已向社会发布了12批120余个新职业信息。事实上,还有大量正在兴起或已初具规模的新职业未被官方收录。

  粗略梳理不难发现,新世纪以来产生的新兴职业,具有一些明显的共性——

  首先,是大量集中于现代服务业。从婚礼策划师,到高级月嫂、催乳师,早教师,再到婚姻家庭咨询师,仅家庭生活一项,新职业的分支已渗透结婚、生子、抚育等全程。

  其次,是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生产者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农民如今已分化出农技师、农艺师、农场经理人、农作物种子加工员等;汽车修理行业甚至有了专门的汽车玻璃维修工和轮胎翻修工。

  再次,是带有明显的互联网属性。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网络课件设计师、网络编辑员等职业群体不断扩大,网络写手、电子商务师、职业玩家等职业也方兴未艾。而成长最快的新职业之一是网店店主。据统计,仅淘宝网上的店主就已超过600万。

  也有一些职业正在消失。粮油票证管理员、物资供应员等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烙印的职业已淡出历史舞台。科技的进步,让电影放映员、铅字工、寻呼台传呼员、铅版制版工被机器和新技术取代。上个世纪中后期,曾活跃在街头巷尾的钉马掌匠、自行车修理匠、剃头匠、修笔匠、锔盆锔碗匠、货郎等职业已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新职业的两种原动力

  数十年来,中国社会的职业分工一直在更新换代。而新职业不断涌现的原动力,也可从其共性中窥得一二。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认为,新职业产生的原动力可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概括。需求,简而言之,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让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市场发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系列与现代服务业、市场消费息息相关的新职业由此涌现。供给,则主要指新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行业变革,高科技行业、互联网产业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新职业产生的核心动力首先是市场需求的迸发。

  “中国有句老话,仓廪实而知礼节。生活越来越富足,人们就会对衣食住行的品质,以及‘礼’的部分有更多需求。”湖南达林传喜婚庆公司董事长刘瑞告诉记者,近几年,类似婚礼策划这样的现代服务类新职业层出不穷,如婚姻咨询师、宠物美容师、公共营养师等,这些职业的出现正是顺应了人们生活中的各类需求。

  “社会发展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工作越来越忙,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把生活中更多的部分外包出去,让专业的人来提供专业的服务。”刘瑞认为,得益于强烈的需求和广阔的前景,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孕育新职业的巨大摇篮。

  另一股核心原动力则是技术的变革。

  汽车模型工、激光头制造工、农作物种子加工员、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合成材料测试员、废热余压利用系统操作工……在官方发布的120余项新职业信息中,占比最高的是产业技术变革下涌现的新型工种。

  更为典型的例子则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软件产品检验员、网络课件设计师、数字视频合成师、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电子音乐制作师……中国就业促进会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国网络经济年均增速达30%,网络经济活动累计创造的直接、间接就业岗位更是难以数计。

  新职业映照社会变迁

  职业变迁,反映着人们观念的变革和市场的走向,不失为另一种视角下的社会发展史。

  粮油管理员、粮油票证管理员、物资供应员、蔬菜作价员……这些曾经风光的职业已不见踪影。21世纪出现的新兴职业,如各类经纪人、劳动关系协调员、商务策划师、投资分析师等,都带有浓郁的市场经济色彩。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由此,一批职业被淘汰、衰落,新职业不断涌现。个人就业意愿也由无条件服从组织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在对外开放和改革发展中成长的一代不再安于现状,市场竞争意识逐渐形成。

  陈宇说,在计划经济时代,个人很难有职业横向移动的机遇和动力,而市场经济则赋予个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自由发展的权利,给职场注入活力。“职业兴衰,从某种程度上,映照出社会发展与体制变革的轨迹。”

  另一条轨迹则是产业格局的调整。陈宇告诉记者,随着工业化、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提供实物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趋势是“减员增效”,即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而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则是“增员提质”。“从现代服务业中衍生和萌发的大批新职业,其分工越来越精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吸引了大批就业人群,这就是对产业格局调整最典型的映照。”

  此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浪潮,同样在职业变迁中有迹可循。“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新的就业群体及新的职业在此背景下不断产生,这是城市化浪潮的体现。而从不少‘高精尖’工种的产生中,我们则可以明显感受到信息化浪潮所带来的社会变革。”陈宇说。(记者 袁汝婷 谢樱)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