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南疆基层干部日记:拿着《古兰经》和群众交流(2)

2014年07月08日 03:5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融入

  秘诀是尊重和真诚

  新京报:介绍下你所在的村子吧。

  陈轩波:我所在的村子叫阿孜汗,有625户、近3600人,耕地1470亩,人均耕地0.4亩,很少。多数人以农业为生,但经商的也不少。村子所在的阿图什市是维族人眼里的温州,当地人很会做生意。村里有护照的有500人,不少人都到中亚地区做生意。

  这点有好有坏,好的是经济相对发达,人们视野比较开阔,坏的是境外极端势力很容易影响当地年轻人,形势复杂。

  新京报:这复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轩波:我们所在的松他克乡和毗邻的阿克陶县巴仁乡都是重点乡,因为“7·5事件”被判刑人员达43人,其他数据暂时不方便公开,就不说了。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的工作都要做。

  新京报:作为一个汉族人,接触这些人或他们的家属,对方会有抵触情绪吗?

  陈轩波:我们村这样的家庭有9户,很高的比例了。在这里4个月,我没遇到过特别抵触的情况,最严重的就是有些人开门时比较冷漠,说通了也就没事了。

  新京报:从开始的冷漠到被接纳,你是怎么让对方转变的?

  陈轩波:沟通。我总结了一个规律,走进一户人家,起初人家不知道你干什么的,自然不会太热情,如果你坐几分钟、蜻蜓点水地就走了,人家不会记住你。但聊上一个小时,主人就把水果、葡萄干、瓜子端上来了,聊两个小时,你出不了门了,因为主人一定会留你吃饭。

  新京报:这9户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人?

  陈轩波:我们村有个刑满释放的人,早年因为参与分裂活动被判了12年,被判刑时他还没结婚生子。现在娶了老婆,有了孩子,他说,现在满脑子想的就是怎么挣钱,改变家人的生活。

  其实接触的维族老乡多了,很多人给我的感觉是特别单纯,有时我觉得是因为太单纯了,个别人才会容易被煽动和利用。

  新京报:如果让你总结,你觉得跟当地人接触的秘诀是什么?

  陈轩波:尊重和真诚。在那片土地上,一定要尊重对方的信仰和习惯,按照教义,当地人是不喝酒的。有次村委会轮到我做饭,烧鱼时我用了瓶酒。这个起初没注意,后来扔瓶子时我特地找来黑色的袋子,扔到了很远的垃圾站。做工作时,我也会拿《古兰经》跟他们交流,经文都是教人向善的,大家目的一样,心理距离就没有了。

  感悟

  这里有城市难觅的温情

  新京报:截至目前你经历的最让你触动的人或事是什么?

  陈轩波:我们村有个叫扎伊尔的年轻人,从内地回来,想开个修车店,我们帮他办执照、联系设备,从无到有,修车铺开起来了。

  有次工作组的车坏在半路,我想到了扎伊尔。那天雨特别大,扎伊尔抱着轮胎踩在泥里给我换,他很瘦,那场景我永远忘不了。后来车修好了,我问“我得给你多少钱?”他说“你给两万吧”,说完我们开怀大笑。

  他还有个饭馆,我们去那里吃饭,他总会说句“你们想喝酒就喝吧,你们喝,我不喝。”在忌讳喝酒的文化里,他能这样说,我特别感动。

  新京报:最大的困难呢?

  陈轩波:没有经验。往大里说,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怎么去消除隔阂、解决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干部下南疆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但是除了把人送到村里,上级部门能给的支持也不多,剩下的路该怎么走,要靠摸索。

  新京报:据你了解,是所有下南疆的干部都像你一样抛去恐惧、融入当地了吗?

  陈轩波:说实话,我知道有的干部现在还在“害怕”,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数着日子等下乡结束。我特别想说,并不是把自己关屋子里或者枕头下面藏把刀子防身就是安全的,真正的安全,是走出来、融进去。

  新京报:结合这四个月的经历,再去审视新疆,包括“20万干部下南疆”这个工程,会有不同的视角吗?

  陈轩波:我宿舍的窗外有片无花果田,每天我都会在窗口拍张照片,后来我把这些照片放到一起,很有感慨:三月份,田里光秃秃的,四月初,还是光秃秃,五月,田里一天比一天葱郁,现在,无花果都长很大了。

  矛盾啊隔阂啊道理是一样的,现在肯定不是特别好的时候,但慢慢耕耘,一切会好起来的。

  新京报: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你觉得真实的南疆是怎样的?

  陈轩波:这里不神秘,绝大多数维族同胞都纯朴友善,这里有城市生活中几乎再难寻觅到的温情,这里绝不是有些媒体说的“恐怖分子的老家”。

  ■ 陈轩波日志(有删节)

  3月8日(到阿孜汗村第三天):

  满会场就我们几个汉族人,维吾尔族也看见了身边的几个汉族人,我们还不会交谈,但眼神、行为都在互相影响,当我拍摄下孩童那天真无邪、老人那质朴、姑娘那清澈的眼神时,我相信我们一定互相了解了,起码我们之间没有任何敌意或仇恨,就像朋友一样。

  3月29日:

  去农户家,正值农忙,开门的一般是留在家做饭的女家属,按维吾尔族习俗,男主人不在家一般不接待客人,由女干部去敲门,不管谁开门,都能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如果是男主人出来,工作组人员应及早去主动握手,要是女主人开门,则要观察,她要不握手,你也不要去握,点头微笑示意即可。

  4月15日:

  今天日志发晚了,实在太忙了,刚把最后的农民送走。今天召开第一批合作社成立大会,小小的会议室都坐不下,确定需要成立合作社的数目达到30户,出乎意料,今天真的很高兴,我们一定不能辜负当地农民的期望,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标,带领我们阿孜汗村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

  5月22日:

  今天揪心的是乌鲁木齐的暴恐案件,倒下的多是老人,节省的、慈善的、为儿孙做早饭的老人。(暴恐分子)你们没父母吗?你们不知道包括我们工作组在内的千千万万新疆人在为安定团结做的努力吗?你们知道,你们都知道。我要告诉你们,我们没有谁被暴恐分子吓倒,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更不会有!

  5月31日:

  我和大毛拉交朋友,阿不都赛米大毛拉,阿图什市一主麻清真寺依麻木,是克州非常受尊敬的宗教人士,一直想和他交朋友,本想上门拜访,结果他知道后,一定要来拜访我们。下午我们把会议室打扫干净,穿着正装,按维吾尔待客风俗摆放好水果、馕饼、茶水、杜格,要真心交朋友,尊重!是最基本的。

  A18-A19版 新京报记者 卢美慧 新疆报道

【编辑:程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