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小板十年锤炼 铸就股市另类中坚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5月26日 13:2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2004年5月,暂停新股上市近四年之久的深市看到了转机。当月27日,国务院做出了设立中小企业板的重大决策,一个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市场板块应运而生。这不仅使得深市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小企业也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春天。

  十年间,中国股市在经历了一轮牛市之后,再次走向低迷。牛往熊来,中小板跟随大市自然也是风风雨雨,但其“逢牛市则更强,逢弱市亦显坚挺”的特点还是赢得了资金的青睐。中小企业板也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步成长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高效融资平台。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为国民经济转型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分析人士指出,单就市场而言,中小板已经成为除大盘蓝筹以外的一支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此外,中小企业跟民生息息相关,中国的未来如何实现经济转型、摆脱中等收入陷阱、保持高速增长,中小板在其中还将有着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深市困境逢生 中小板展现惊人潜质

  2000年7月,国务院决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力筹备创业板,并要求当年底能够完成筹备工作。上海证券交易所未来的定位是主板市场,因此自当年9月起,全国新发行的主板公司全部到上交所上市。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深交所创业板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期推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深交所这一等就是三年多。在暂停新股发行的三年多时间里,深市上市公司数量与沪市相比,从原来的领先变成大幅落后。期间,深交所作为深圳资金蓄水池的作用渐渐弱化,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大大放缓,步入困境。

  直到2004年,情况出现了转机。当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2004年6月25日上午9时,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与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等一起为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开市揭幕。随后,江苏琼花、伟星股份、华邦制药、德豪润达、精功科技、华兰生物和大族激光等8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共同敲响了开市之钟,首批8只新股率先集中挂牌交易。

  当天,除了德豪润达、华兰生物之外,其余6只相比发行价的涨幅都超过100%。其中,大族激光收于39.09元,相对于其发行价上涨324.89%。中小企业板块的开市交易翻开了中国资本市场新的一页,中小板与2009年开市的创业板逐渐发展壮大。

  截至2014年4月30日,中小企业板共有719家上市公司,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融资规模达到7305亿元,其中IPO融资规模4864亿元,再融资规模2441亿元,资源配置功能得到发挥,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目前,中小板股票总市值3.76万亿元,市场示范效应逐步显现,有效支持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做优做强。十年来,中小板紧抓历史机遇,积极稳健发展,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事业注入朝气蓬勃的活力。

  如今,在中小板上市的制造业公司580家,占中小板公司家数的比重最高,为80.67%,随着金融保险、房地产、互联网、信息技术、物流服务等行业的公司相继出现,中小板已经扩张到了15个行业,行业分布进一步完善。

  2010年10月8日,金风科技发行的H股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金风科技等一批A+H公司成为连结中小板和国际资本市场的纽带。2010年11月15日,山西证券在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小板第一家证券类公司,对中小板积极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截至2014年4月,共20家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在中小板上市,覆盖信息服务与网络平台、文化娱乐、影视动漫、广告媒体等行业,中小板实现多元化文化企业上市,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截至2014年4月30日,中小板公司总股本2944亿股,累计总成交金额44.28万亿元,股票总市值达3.91万亿元,约占深市市值的43%,成为支持中国金融体系构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多层次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其中,比亚迪、海康威视的总市值已超过700亿元,位列深市A股总市值的前十名,成为中小板中的领跑者。

  十年来,中小板综合指数从最初的1000点,到最高时的8017.67点,印证了中小板市场的高成长性和高收益性。值得关注的是,中小板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也逐年稳步上升。2004年6月25日,中小板机构投资者占市场比例为22.59%,到2014年4月30日,这一比例已上升到53.63%,机构家数达到2.23万家。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