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深圳迈入“200万辆汽车”时代 排名全国第二(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28日 10:1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现场特写

  第200万 辆车主表示

  支持绿色出行

  昨日下午3点40分许,西丽车管所一楼办证大厅热闹非凡。40岁的黄庆访,成为全场最闪亮的明星。他一手拿着机动车登记证书,一手抱着心仪的车牌号,不停地说:“我真是太幸运了,居然成为第200万辆车的车主。”

  黄庆访心仪的车牌号为“粤B·N8L92”,是一辆琥珀色别克商务车。“这是我花了30万元买的第一台私家车,主要是考虑家里人多,商务车容量大。”黄庆访乐滋滋地告诉记者,一周前,他才到车行取到新车。昨天,他在网上通过10选1的方式选中了车牌。

  买得早不如买得巧。“我根本就没想到,自己无意之中竟成了深圳汽车迈入200万辆第一人!”黄庆访情不自禁,“真是又激动,又高兴,又意外。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难以忘记的日子。”

  这辆车排量为2.5升。黄庆访谈到选择大排量商务车的原因,急忙解释说,“我是做生意的,买车既可以运货,又可以方便谈业务,还能够带家人朋友出去玩。可谓一举多得。”

  “即使如此,我也要做到尽量少开车、不开车。”黄庆访坦言,本来是开新车来车管所上牌的,结果因为堵车,只好停在半路了。深圳汽车保有量如此快速地增长,道路不堪重负,塞车拥堵是经常的事。他作为一名车主,要尽量绿色出行,以实际行动支持深圳的交通;每位市民作为深圳这座城市的主人,要有责任感和家园意识,从我做起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尽责尽力。

  车管所窗口民警告诉记者,每天新车上牌达千辆,二手车交易也达到近千辆。随着深圳公交系统的覆盖面不断增大,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市民出行将更便捷,交警部门希望广大车主和市民尽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记者 黄付平 通讯员 刘明/文 齐洁爽/图)

  车辆驾驶成本增高

  城市资源耗费加剧

  昨日,深圳汽车突破200万大关。调查显示,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多,城市资源耗费将日益加剧,在深圳,驾驶车辆的成本正日益增高,深圳正进入汽车高消费时代。

  驾驶人数量增长迅猛

  2007年至2011年,我市机动车驾驶人增长量分别为15.8万、19.1万、20万、24.2万和30.3万,增长率分别为15.8%、16.6%、14.8%、15.7%和16.9%。2011年底全市机动车驾驶人数为209万,与机动车保有量接近,其中26至35岁驾驶人53.3万,36至50岁驾驶人66.9万,二者占总量的58%;男性驾驶人148.5万,占总量的71.1%;驾龄1至3年的55.7万,占26.7%。

  今年,预计驾驶人增长数仍将超过30万。

  私家车成主要增长车型

  与之相辅相成的是,近年来,私家车成为深圳最主要的增长车型。

  2011年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00.8万辆,其中小客车(包括微型客车,下同)约159万辆,占79.2%。近5年小客车平均每年增长率约为80%,为主要的增长车型。其中,私家车(即车主为个人的小客车)约142万,占89%。近5年,私家车增长数量分别为:16.3万、14.2万、15.7万、22.2万和24.1万,分别占小客车增长数量的92.7%、91.9%、94.5%、93.1%和90.8%。

  交易活跃豪车比例增多

  目前,我市发动机排量在1.6以下的小型客车占小型客车总量的46%。1.7至3.0排量占小型客车总量的51%。3.0排量以上的占小型客车总量的3%。

  中、大排量车占据大头,反映了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更高需求。而越野车、SUV城市多功能轿车、MPV车等车占入户新车比例逐年提高,说明购车者同时也注重个性化、多用途车辆的需求偏好。同时,捷豹、路虎、宾利、劳斯莱斯等豪华、超豪华车辆比例增高。

  目前,深圳二手车交易增量已高于新车上牌。2011年交警车管部门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221393宗,超过二手车市场增速。其中,私人购车占市场主导地位,轿车成为二手车主流品种。随着购车观念的转变,更多人趋于选择价格合理和即时提车的二手车市场。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