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全新奥迪A6L:以高效理念成就完美驾控(2)

2012年03月22日 16: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智能高效的发动机启停系统

  包括手动变速器车型在内,全新奥迪A6L全系标配了带能量回收功能的发动机启停系统,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了燃油经济性,相比上一代车型,发动机启停系统的加入使A6L的二氧化碳排放平均减少10克/公里,燃油消耗降低0.4升/100公里。

  一汽-大众奥迪根据之前消费者的反馈,在车内为驾驶者提供了启停系统的控制开关,可以在无需发动机启停系统介入的情况下关闭该系统。手动变速器车型上的发动机启停系统根据离合器踏板的踩踏和释放来启动或关闭发动机。当车辆静止时,驾驶者踩下离合踏板保持数秒钟后,发动机启停系统便会关闭发动机,放开踏板后发动机立即启动。

  对于自动变速器的车型而言,启停系统对发动机的控制由制动踏板的踩踏和释放来决定。当车辆静止并且制动踏板被踩下时,发动机关闭。同时,奥迪的发动机启停系统会以更加智能的方式判断启停系统的介入与否。它会根据诸如制动力度等人为因素来判断是否关闭发动机,比如制动踏板只是被轻微踏下——车辆在停停走走的拥堵交通中或驶入收费站等情况,发动机启停系统并不会关闭发动机,只有驾驶者深踩制动踏板——制动力完全能够保持车辆静止时,发动机才会被关闭。

  同时,为了保护发动机和相应零部件,发动机启停系统在发动机冷却液温度60至90摄氏度的范围内工作,同时从保障用车安全的角度出发,发动机启停系统只有在驾驶员系上安全带、车门关闭、上一次行驶速度大于4公里/小时,并且车辆未牵引拖车的情况下才会正常启动工作。

  全新的驾驭感受

  伴随全新奥迪A6L诞生的还有全新的“驾驶模式选项”,通过MMI系统的显示及操作,驾驶者可以选择系统中预设的“舒适”、“自动”、“动态”和“高效”,以及“个性化”五种模式。通过不同模式的选择,发动机的响应、变速器的换挡逻辑、转向系统的舒适取向、悬挂系统的“软硬”调节以及自动空调系统等都会进行相应的自动调整。

  其中,驾驶模式选项中的“个性化”模式支持驾驶者对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悬挂系统等可调节模块进行独立的工作模式设定,以满足多样化的驾驶需求。另外,“高效”模式也首次出现在奥迪A6L中,旨在尽最大可能节省燃油并主动引导驾驶者采用更加经济的驾驶风格。

  相比上一代车型,全新奥迪A6L前轴前移,前悬长度缩短了82毫米,使发动机重心更靠近前轴,有助于减小车头的惯性且有利于前后轴荷的分配,同时前轮距增加19毫米,进一步提升车辆的稳定性,带来良好的操控表现。全新奥迪A6L采用前五连杆、后梯形连杆的悬挂结构。五连杆前悬挂的连杆全部采用锻铝部件,优化了非簧载质量,使底盘的响应表现有直接的提升。在定位参数方面,主销内倾角和主销后倾角较之前代车型略微增大,使车辆的转向精确感、直线行驶稳定性及自动定心能力都有所提升。

  后悬挂同样采用了大量轻质材料以减少非簧载质量,中空铸铝梯形连杆、锻铝上控制臂、铸铝车轮轴承座等悬挂部件带来了更好的响应表现。梯形连杆后悬挂同样为后车轮运动参数进行了重新设计及优化,纵向的运动特性通过改变连杆和支点布局得到强化,更好地控制了制动时车身纵向角震动(抑制车辆的点头、俯冲),减少了加速和制动时车身垂直的上下运动,提升平稳性和舒适感。

  全新奥迪A6L还提供了全新的空气悬挂系统,其减震力度、幅度等变量的调节集成于奥迪驾驶模式选项之中。相比上代车型,全新奥迪A6L的所有系统组件都进行了全新的开发,其中包括空气供给系统、前轴空气悬挂支柱、后轴空气弹簧及独立可控减震器等部件。

  另外,全新奥迪A6L全系配备电子差速限滑功能,当车辆在弯道当中时,ESP系统会自动对弯道内侧的车轮施加适当制动力,利用开放差速器的特性使车辆动力传递至外侧车轮,提升车辆的弯道循迹性能,使这台轴距超过3米的C级轿车拥有B级轿车的弯道表现,从容应付各种曲折的山路。

  “Audi Dynamic Steering” 奥迪动态转向利用谐波齿轮原理,可以“放大”或“缩小”驾驶者的转向动作,在一定范围内连续改变转向速比。在低速和泊车时只需转动很少角度的方向盘便能使车轮大角度转向,而在高速行驶时,则能够减少车轮的转动角度,提高行驶稳定性。而且谐波齿轮的结构特性注定了这套可变速比系统能够应对较大的负荷,完全能够胜任激烈驾驶对转向系统工作强度的要求。

【编辑:陈鑫】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