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20万亿:养老业遍地金币谁来捡(图)(2)

2011年09月05日 10:11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盘活土地资源,破解养老机构用地难

  “如果再没有政策,不出5年,我们的三处养老院就只剩下一处了。”太原市“比家美”托老院总经理杨玉龙说。1999年,他和姐姐杨喜凤相继开办了三家养老院,到目前为止,这三处中有两处面临“居无定所”的困境。

  土地问题不仅让杨玉龙这样的投资者感到巨大压力,也让一些城市老龄工作者头疼。南京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民政局副局长郑峰说,市民希望发展身边的养老院、托老所,但鼓楼区26.6平方公里土地已开发完,想增加床位很难。

  上海中心城区徐汇区老龄人口占比已达到24.66%。徐汇区民政局老龄工作科科长周凤萍说,养老床位急需增加,但徐汇区已没有土地资源,过去几年曾对原有养老机构、旧厂房、幼儿园进行了改建,现在这些“存量”已全部用完。

  “如在郊区增加养老床位,因交通、医疗不便,不受老年人欢迎。”周凤萍说,“进养老院的老人很多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对医疗条件较为看重,而最好的医疗资源往往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城区。”

  在甘肃兰州、山西太原等地,半月谈记者发现,养老院、老年公寓大都被“挤”到了城市的边缘地带。号称甘肃最大的老年公寓——阳光老年公寓就在兰州市郊东面一片黄土山之间,偏僻难找。

  业界专家分析,土地之所以成为城市养老吸纳民间资本的一道坎,不仅在于城市土地价格昂贵,与养老的公益性、微利性有冲突,还与过去城市规划对养老欠考虑有关。

  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破解横亘在社会资本面前的这道坎,当前需要出台更灵活的土地政策,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相关专家介绍,民办养老机构虽说带有公益性,但仍以营利为目的,按照国土资源部第9号令规定,是不能获得划拨用地的。要解决养老这类微利、带有公益性的行业用地问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新的政策。

  一些养老机构投资者、老龄工作者认为,现在很多城市民办养老机构都是租赁土地,这往往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政府在这方面也应出台一些灵活政策,简化审批程序,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行业。另外,在新的小区建设和城市规划中,应要求预留养老用地。 

  加大扶持力度,让公办、民办养老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

  山西一家托老院在当地小有名气,创办者因爱心呵护老人曾受到多次表彰,但记者在此采访时,托老院的简陋和拮据令人心酸:一架由经营者自己设计制作的“简易送饭梯”虽已锈迹斑斑,却仍在使用。

  “这里收住的九成以上都是失能失智老人,通过送饭梯,老人们就能尽快吃到热腾腾的饭。”这位经营者说,自制送饭梯只能用来送饭,不能乘人。买部电梯对公办养老院来说不算难事,但对他们来说就是大事。

  多头管理、水电补贴落实不到位、硬件建设落后等,都是民办养老机构反映比较普遍的问题。他们认为,养老院无论民办、公办,都应有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但两者却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民营的主要是硬件跟不上,公办公营也面临种种问题。”一位业内人士主张养老机构应走“公办民营”或“民办公助”的路子,应该给予民办养老机构相关补助以及水电优惠。但现在一些地方补助太少、太低,甚至还有规模限制。

  太原市老龄委副主任韩永兴等多位专家认为,在理顺民办养老机构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应该借鉴和推广重庆、上海等地对民办养老机构按床位数提供一次性补助和年度运营费补助等做法,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这一领域。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陈维介绍,在上海,中标政府养老服务项目的养老机构一般会赢得政府20%至30%的启动资金,但因项目启动人力成本等过高,许多机构仍无力支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由政府设立专项基金补贴给银行,通过银行向有资质的养老机构发放贷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