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开心麻花”八年深耕喜剧品牌 熨平观众焦虑愤怒(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08日 11:05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乌龙山伯爵》开幕戏“售坟”

  创办八年推出17部话剧,不断尝试新的东西 精耕细作赢得一批忠实观众

  “开心麻花”创办于2003年,是主打爆笑话剧的民营娱乐品牌,至今已推出《想吃麻花现给你拧》、《索马里海盗》、《乌龙山伯爵》等17部话剧。2011年,在北京年度大剧场话剧演出场次、观众人群、票房成绩三个指标中,“开心麻花”全部折桂。

  继《乌龙山伯爵》的票房和口碑都攀上高峰后,今年,“开心麻花”乘胜追击,第一次同时推出两部贺岁剧《旋转卡门》和《上贼船》,继续创下了优异的票房成绩。

  《旋转卡门》由彭大魔担纲编剧、导演。29岁的彭大魔曾经导演过《江湖学院》、《阿翔》等“麻花”剧,本名彭安宇,“大魔”则是在电影学院上学时的“雅号”,读书时他未曾想到自己对戏剧的想象力会在“开心麻花”得到充分释放。《旋转卡门》是他用了近9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的,“我们就想用自己的方式给大家讲好看的故事,所以内容创新是第一位的。早期‘麻花’剧定位盘点时事,以小品式的无厘头段落组合成一部作品,风格上与同时起步的同类戏剧雷同。现在我们不再以时事为主,而以故事为主,这样一部戏的生命周期更长,也更好看了。”

  彭大魔说,观众的口味越来越高,审美层次越来越高,这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得永远走在观众前面,而且不能太自我了。我们一直在尝试变化,不断给观众新的东西。我们早期的故事创意、桥段借鉴国外电影,相对讨巧,到现在我们完全靠自己的创意,形成了‘麻花’自己的风格。近几年每个作品都是一个故事片的规模,我们在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彭大魔看来,包袱“三翻四抖”等喜剧理论都过于刻板,创作多数都是出自一种对生活的感觉,此外,更为关键的则是创作者的真诚,“越是喜剧越是要真诚地去创作表演,这种真诚观众如果能感受到,他一定为你喝彩。如果连自己都不这么认为,刻意去赞美或批评,这种做作的东西绝对是没有生命力的。”的确,在彭大魔身上可以感受到他对舞台剧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忱,这让他的作品虽充满荒诞离奇,却不乏动人的内涵与灵巧的手段,提供了大笑之外的回味。

  对内容的精耕细作,换来了一批忠实的观众。演员王宁对记者说:“北京有一大批的‘麻花’迷,基本上我们演一轮他们就来看一轮,同一部戏的不同场次他们都要看。网上有一个粉丝晒票根,一桌子全是这些年看‘开心麻花’攒的票根,我很感动。所以每到年末推出新戏的时候,对他们、对我们来说,都是节日一样的时刻。”

  现在,“开心麻花”的百余万人次观众群中,80%以上是20-40岁的白领,他们崇尚时尚、健康、快乐的生活理念。

  “很久没有这么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过了。”“开心麻花确实好看、犀利!久违了,开心地大笑的我。一个很愉快的周末结束,明天继续努力工作!”这是两位观众看了“开心麻花”的新戏《旋转卡门》和《上贼船》后在微博上的留言,这也正是许多京城白领、职场青年愿意走进剧院看“麻花”剧的原因。正像文化学者、评论家张颐武所言:“‘麻花’剧有两个非常精准的方向,一方面是贴近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是贴近年轻观众的精神需求。不同于主旋律作品,‘开心麻花’是娱乐产品,但同样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她提升了年轻人的幸福感,熨平了大家的焦虑、抱怨、愤怒等情绪,同时热烈的演出氛围也对年轻人的自我认同很有帮助。”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