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官员先做人才能说好话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8月13日 09:42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李雪萌

  在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践中,王旭明是一个跳不过去的名字。他是知名教育学者、表达专家,曾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办公室主任,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他是“后非典时代”第一批国家部委新闻发言人,是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我国首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黄埔一期”的学员。

  王旭明曾是一位颇受争议的新闻发言人,在教育部5年任职生涯中,他组织了100多场新闻发布会,但因为常不按官方语系回答提问,饱受尖刻批评。比如谈及“名校生养猪”时,他表示:大学生养猪,媒体不必哗然。有网友嗤之以鼻称:“你先养猪去”。对于媒体报道困难学生上大学难的个案,他认为:“这往浅了说是无知,往深了说是对国家政策的漠视”,这段论述被总结为“媒体无知论”,又被讽刺。有人称他是给教育部“添堵”的官员,有媒体甚至公开发表评论要求其辞职。

  大概正因为一系列颇具风格的“发言”,王旭明属于“黄埔一期”学员中卸任较早的一位新闻发言人。在他卸任以后,公众与媒体却开始怀念他的真诚态度与个性语言。几百家媒体和网站共同为他的卸任送行,甚至有报道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卸任以后,他著书、写博,不断通过各种途径继续“发言”,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发言人。

  离开新闻发言人职务以后,他接连推出了《为了公开——— 我当新闻发言人》、《再对教育发言》、《王旭明说新闻发言人》等著作,介绍自己在任5年间的经验教训,讲述官员与新闻发言人的政治、业务、新闻、传播等多方面的素养以及必备的修养与历练。上周末,他所著的《明正言顺———王旭明谈官员的说话之道》又正式出版,再次深入探讨官员讲话的学问。本周二下午,王旭明因为出版社的工作出差无锡,其间本报记者通过电话和邮件对他进行了采访。

  作为国内比较有个性的发言人之一,王旭明在任时曾饱受争议,经常由“新闻发言人”变成“新闻当事人”。曾有评价说:“他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干5年,已经是奇迹了。”

  在卸任之后,王旭明仍然是一位受人关注的“新闻发言人”。去年7月28日,王旭明在其博客上撰写了一篇长达6000字的《致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的一封公开信》,点评铁道部“7.24”新闻发布会上王勇平的表现,这条“教科书”式的博文被网友点击几十万次,引发媒体和公众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大讨论。目前,他的新浪、腾讯、搜狐等微博粉丝共有500多万,博客总点击率上亿。

  网络时代,公众参与的力量空前扩大,面对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官员如何说话、如何发好言成为一门学问。“说错一句话,就有可能成为一场网络公共事件”。作为国内新闻发言人“黄埔一期”的学员,王旭明对官员说话之道颇有心得体会。近日他推出新著《明正言顺——— 王旭明谈官员的说话之道》,该书系王旭明卸任新闻发言人之后的第四本著作,是“卸任后几百篇博文、几千条微博、上百场培训后心血的凝结。”他结合一系列案例和事实,从真诚、个性、适度、包容、幽默、温情、勇气、及时等方面剖析了官员说话的种种技巧,开启官智,教官员学说话。

  ■官员不会说话原因多重:既有政治生态的限制,也有东方哲学的传统,但最主要还是做人的问题;为官说话之道,就是为人说话之道

  “我只为领导服务,你们算个啥?”

  “如果我们不拆迁,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

  “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

  “你也不能打我电话,一打都打局长,局长很不值钱是不是?……你随便一个群众就打我电话?”

  ……

  这些“雷人”的话语在人们耳边屡见不鲜,用王旭明的话来说,既令人心惊胆战,也令人为说话者十分难为情:一个共产党的官怎么能如此肆无忌惮地满嘴跑火车呢?怎么能如此不会说话呢?这些人个人遭到公众怒批、被停职、解职还是小事,人民群众听到以后,会怎样看待我们的党和政府?这些话对我们党政干部的形象造成的损害则是大事。

  “我们生活中大量的官员不会把好事和好话说好,不会把不好的事和不好的话好好说,不会及时准确、有效全面地说,更不会生动形象、具体感人地说。”王旭明说,在这些“雷人雷语”的同时,我们的官员还存在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爱说“普遍话”,也就是官话、空话、套话和永远正确的废话。“很多人不敢讲心里话,只选择讲过得去的话,这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的灾难性损失虽然不是现实的,但一定是长远的。”

  我们的官员为什么“不会说话”?在王旭明看来,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在目前的政治生态下,新闻发言人常常陷入“两难”。作为官员,代表政府发言,必须对政府负责,让领导满意;作为发言人,又必须及时面对公众,让公众接受。稍有不妥,就两面不讨好。面对公众的官员或者新闻发言人经常处于这种尴尬的位置。“但这不能成为官员不会说话或不说话的理由,因为各个国家的官员都会面对这个问题,作为‘职务人’,任何一个国家的官员都不可能有什么说什么;但在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时候,一个负责任的、真诚的态度是必需的。”

  另外,我们官场哲学历来奉行“言多必失”,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推崇“沉默是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默默无闻作为美德。因此官员在面对问题时“不说话”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传统观念有的时候要批判地吸收,现实社会中其不合理的地方要逐步改进。其实古代的官员也有很多张扬个性、敢于直言的代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民主建设的发展,相信这些观念会被逐步扬弃。”

  王旭明说,这些都是外因,作为一名官员,会不会说话、愿不愿说话,关键还是做人的问题。言为心声,只有官员会做人,从内心认同不说假话,要说心里话、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把话说好,看起来是为官说话之道,其实也是为人说话之道。可以不做官,但不能不做人,要做好人说好话,活着才有味道,才能避免灾难的发生。”

  ■网络时代官员会说话尤为重要,说错一句就会成为铺天盖地的事件,对官员说话水平的考验越来越严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曾表示,目前网络的作用比传统媒体更强大,报纸、电视、广播都由宣传部门管理,但网民呈现的是一种无序状态,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发言人”,不受任何个人管理,观点比传统媒体更尖锐,传播也更迅速。“我爸是李刚”,“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很多人因为一句话说错了,就会引发网络公共事件。强大的舆论监督下,有不少官员感叹:现在当官越来越难了!《环球时报》社评说,可以预见,将不断有与政府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卷入公共危机中,它们在舆论面前的笨拙将不断显现。这些笨拙将给中国的大形象抹黑,并将一点点损耗中国的政治资源。因此这个问题应当受到中国官方的高度重视。

  王旭明也表示,现在对新闻发言人或者面对公众的官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比我们那时候更高了,因此对官员说话水平的考验也越来越难,但是这种难不是一种苛责,它一个基本的要求,还是及时、准确、全面、高效。”

  他说,自己的这几本书并不是理论著作,只是自己的个人认识和经验总结,无论是针对新闻发言人还是针对官员,都是为了帮助政府机构在舆论面前变得机敏起来。

  ■官员应该怎样说话:言为心声,心正言才能顺;一个会说话、会表达的官员一定是智者

  官员应该怎么说话?说什么样的话?王旭明说,一个会说话、会表达的官员一定是智者。

  我们的行政管理体系下,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人人都会讲大道理,人人都怕遇到具体问题,明确一个人或一件事的真相并为之表态非常艰难。王旭明说,对真相的追索和对结论的曝光,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任何一种热闹之后,真相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浮出水面。而对官员来说,出了事,不能把“没有媒体获知”当成追求,越是危机事件,表态越需要公开透明。要让事实及时站出来说话,让谣言止于真相的披露。部委对焦点事件的表态应及时有力,而官员要记住公开场合的承诺。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