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评:电视鉴宝不应被名利捆绑 应强化文化含量(2)

2012年08月30日 16:4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专家的身价往往和出镜率挂钩,这也使得不少文博系统内,原本专心做学问的人加入了电视鉴宝的大军;同时也使得一些伪专家看到了可乘之机,他们与电视台工作人员串通后,进行一番自我包装,堂而皇之地便在中央级、省级媒体做起了鉴定生意。”上海博物馆一位文博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在各大电视鉴宝节目中露面的所谓鉴定专家,很多不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这些电视节目其实也不具备鉴定资格。

  那么,如此混乱的艺术品鉴定,相关单位应如何制止和规范呢?“应当将文物鉴定纳入法制轨道,只有建立了制度,有了制度的保证,秩序才能良好,否则必然混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研究员、法律专家河山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艺术品鉴定市场仍处于“三无”状态。一是无法律约束,《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与文物鉴定有关的法律制度,几乎都对民间的文物鉴定没有涉及。二是无机构监管,文物部门只对其批准设立的文物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管理,民间文物鉴定目前没有机构管理。三是无责任担当,现行《文物保护法》没有针对文物鉴定环节担责方面的规定,鉴定不实除了名声上的损失,无须为所造成的损失承担法律责任或经济赔偿。由此,才引发了鉴定行业的诸多潜规则和利益捆绑。

  “很奇怪,当年吴湖帆、张大千等人,并没有谁说他们是鉴定家,他们也不在哪个机构担任专业角色,但就是有话语权,他们的话语权往往表现在他们经手和收藏的古人作品,以及在那些作品上他们写下的题跋。这些题跋有论有据,言之有物,体现了他们的眼力、学识和魄力,从而得到了当时及后人的认可。鉴定要有公信力,机制固然重要,但人才更重要。什么样的人在鉴定行业可以成才?我的观点是,实战经验、知识储备和艺术才华三者都要充分具备。还有一条不可或缺,就是要有高度的道德约束力。”西泠印社集团艺术总监胡西林说。

  鉴宝节目应强化文化含量

  在连番上演“做戏”闹剧之后,备受质疑和诟病的电视鉴宝节目会如何发展呢?

  7月5日,广电总局与国家文物局就进一步加强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的规范和管理连发多道限令,包括:节目中出现的用于鉴定的文物必须是以合法方式取得的文物,也必须是法律规定允许买卖的文物;不得在节目中编造文物流传故事,不得诱导“持宝人”杜撰虚假收藏故事,不得在节目中由演员扮演“持宝人”等。同时,与过去不允许文物专家参与文物鉴定类节目不同,国家文物局此次号召各类文博单位,积极参与此类电视节目制作,为相关文物的遴选、文物价值认知、文物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等方面提供帮助。

  “真正的权威专家学者,不仅会让各种招摇撞骗的伪专家失去市场,也会大大提高节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

  但是,该限令出台后,却并不被业界人士看好,而且实施一个多月以来,也未见鉴宝类节目有何改变。“此次限令的很多条款没有可操作性,比如由演员扮演持宝人、编造文物流传故事和杜撰虚假收藏故事等,都不太容易判断。”全国艺术发展委员会副主席王敬之说。

  据国家广电总局内部人士解释,目前鉴宝类节目确实数量大,不规范,一些在节目中直接进行交易的行为违反了文物管理政策,必须进行调整,但是此次所发的为“限令”而非“禁令”,因此,国家广电总局尚未对鉴宝类节目实施审批备案制度,目前也没有总量限制,没有勒令停播部分鉴宝节目,最多只是警告。

  “文玩讲究收、藏、鉴、赏,现在的电视节目中前三项都有了,唯独‘赏’的力度不够,这可能与人们的心态有关,与电视的收视率也有关。”在收藏界被誉为“片儿白”的白明说,“任何节目都有一个发展、完善、创新的过程,我一直期待媒体能有一档节目,既能吸引老百姓观看,又能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实物展示给大家,哪怕只是通过一块瓷片或一件文玩,因为那里边有很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愫。”

  在胡西林看来,鉴宝类节目更应该是传播知识和弘扬文化的节目,节目的“眼”在鉴,鉴的过程就是判别真伪、传播知识和弘扬文化的过程。“轻松的节目形态和活泼的节目气氛,都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以猎奇、猎趣、过度娱乐去换取收视率,则不可取。”

  胡西林认为,国内鉴宝类节目几乎都是因应艺术品市场而生,与艺术市场有着天然的链接关系,今后应该淡化鉴宝类节目与经济的关系。“什么事与钱走得太近都会变味儿。包括对这类节目的考核,不能太强调收视率,不能过多要求鉴宝类节目贡献GDP,这样才能使鉴宝节目不那么唯利,从而纯粹一些、客观一些,少一点猎奇,多一点对知识、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以达到服务观众的目的。”

  (高素娜 张晶晶)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