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辽宁莫地沟棚改工程被称“新土改” 全国陆续推广(3)

2012年03月03日 17: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辽宁莫地沟棚改工程被称“新土改”全国陆续推广(3)
    2010年4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冒雪看望莫地沟棚改新区的居民。 图/新华

  不仅改变住房,还要改变生活

  董秀芹的洗衣店在小区一楼门脸开张之后,这个49岁的高个子女人的笑容多了起来。

  她和身患心脏病及肺结核的丈夫带着儿子在棚户区里住了六七年,21.6平方米的简易棚子,最多时挤了7口人。四方桌摆不开,就拿绳子吊起来;没有厨房,做饭成了一天三次头疼的事情,炉子点着,拎到门口,一次做不出7口人的饭菜,只能分拨,一家人如同乐高玩具,每天都按不同的排列组合吃饭。

  她所在的北厚屯棚户区,是1957年由西露天矿建造的简易房,墙都是空的,屋顶盖着几片瓦,一下雨,瓦就像浮在水上的草皮,再盖上一张塑料布,雨水依旧毫不费力地穿过缝隙,流进屋内。这也是一家人最忙碌之时,盆子罐子齐上阵,那些年久失修的墙角经雨水一泡,泛起陈旧的霉味。

  这种味道时常让董秀芹感到慌张无措,“有时在想,哪儿是个头呢?”

  有病在身的丈夫,过早从机械厂退下来,两口子以卖菜营生,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去贩菜,棚户区里的泥土路,晴日风起扬尘,雨天则瞬间变泥潭,车来人往,路面坑洼不平,拉菜的三轮车走在上面,更加力不从心。仅走这条泥土路,夫妻俩的每个清晨都像进行一场战斗。

  逼仄的生活空间,捉襟见肘的谋生手段,一度几乎让她的婚姻濒临破产,“牙齿咬着舌头,挪不开地儿,有点矛盾都攒下来”。

  董秀芹不是特例。据望花区北厚屯社区党支部书记白艳杰介绍,北厚屯新建的住宅小区除安置原北厚屯棚户区居民 1144户外,还将安置华山棚户区居民 1428户和农民 439户。像董秀芹这样的困难户,占了七八成,棚户区改造,不仅要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帮助他们的提供多种谋生方式。

  在辽宁省棚户区改造协调小组印发的《关于解决棚户区改造中困难家庭住房问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多渠道安置棚户区居民就业”。

  “各市政府利用棚户区改造腾迁的土地,建设就业基地,提供就业岗位;组织棚户区困难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进行就业培训,发展建筑业、建材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使生活得到保障。”

  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导下,董秀芹要到一间45平方米的门脸房,还开上了洗衣店。

  这幢编号33的居民楼,有7个单元门,住有110多户,董秀芹被推选为“楼长”,她上初三的16岁儿子,也常跟着她到各家串门,大家都喜爱地称他是“娃娃楼长”。这样的称呼,也让董秀芹感到某种未曾有过的荣耀感。

  家庭矛盾?早没有了。

  白艳杰书记说,以前社区有4个调解员,整天忙碌不堪,张家长李家短,解不完的纠纷化不开的家务事。如今,只留下了1个。

  有人扶着,我们摔不倒

  董晓辉,原来住在华山棚户区,与北厚屯棚户区有些距离,2006年棚改回迁上楼时,领导问她,安排你住到北厚屯新社区如何?

  她有些皱眉,心里没底:那么破的棚户区,能改造成啥样?就怕自己像个水萝卜,从一个泥坑栽到另一个泥坑。这个常年有病的女人,说话时气声很重,仿佛刚跑完步喘不上气。

  董晓辉原是抚顺厨房设备厂的女工,1995年下岗,开始做点小生意,在街边卖肉串,混个饭钱。下岗近十年后,2004年,她离婚了,原因说不清,“反正那时环境乱糟糟,婚姻也莫名其妙的乱糟糟”。

  离婚后,她带着女儿生活。一遇上下雨,娘俩都不敢出门,就怕人一走,屋子里汪洋一片。

  回迁时,女儿刚9岁,董晓辉整天忙着做生意谋生,女儿就成了“野孩子”,“逮猫抓猫,遇狗踢狗”。那时社区里搞了个“阳光教室”,常有志愿者来帮助辅导功课,给孩子们讲故事。社区党支部书记白艳杰于是劝她让女儿放学后到阳光教室里坐坐,接受志愿者的辅导,日子一长,学习成绩居然提高到了班级前15名。

  日子偏不顺。2008年,董晓辉得了巴氏线囊肿,动了大手术,是社区帮她办了低保;两年后,又查出乳腺癌,再动手术。董家兄妹三人,哥哥是小生意人,收入微薄,妹妹则在国外,鞭长莫及,于是社区派人照看她,还帮她办了医保,报销了大部分手术费。2011年年初,又一次在她胃部发现肿瘤,“鸡蛋大”,大手术后,社区来送米、面、油和慰问金,日子才没有彻底崩溃。

  这个命运多舛的女人现在还记得,2010年农历年,没钱给女儿买新衣服,是白艳杰书记掏钱给孩子置办了一套。

  据辽宁省棚户区改造协调小组介绍,像董晓辉这样,在棚改过程中解决的困难家庭不计其数,解决渠道有社会救济,省委、省政府领导带头捐款等,筹集的几千万元善款都交由省总工会,负责补助困难家庭。

  “不嫌弃,不放弃。”董晓辉说着,撩起衣服,露出肚皮上尺把长的刀口。要不是上了楼,有了社区的帮助,估计死了好几回了。

  如今她的希望全在女儿身上,成绩上来了,又学了美术,想考中央美院。“我一个棚户区出来的,还有这样的期盼,那是有人扶着,我们摔不到。”说着,她眼泪就流了下来。

  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经验之一,是物质改造的同时,推进人的精神文明建设,让棚户区居民住进新房,又能拥有新的精气神。房子宽松了,心也不再憋屈。

  至2009年,抚顺和辽宁省各地的棚户区改造接近尾声。这年底,国家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央行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首个关于棚户区改造的全国性规范。文件提出用五年时间基本集中完成城市成片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区争取三年完成。

  自此,发端于辽宁、由时任省委书记李克强部署的“莫地沟”棚户区改造模式,陆续向东北三省铺开,并向全国蔓延,其“辽宁经验”因效果良好被不断推广。

  2012年2月23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辽宁大部地区有雨雪,气温骤降。抚顺莫地沟社区,也是冰雪覆盖。不过,远道而来的出租车可以一路开到小区最深处,因为附近居民都出来铲扫积雪和浮冰,小区道路露出结实平坦的真容,车子呼啸而过,叼着烟的老司机没有一点儿减速之意,这里再也不是车轮的“死地”。 ★

【编辑:吴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