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媒体析中国式城市社会管理 三大难题倒逼求变(3)

2012年08月29日 09:0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立足国情创新思路

  创新城市社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稳定又涉及民生,既涉及管理又涉及体制,既涉及社会领域又涉及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因此亟待加强对具有浓郁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管理思路的研究。

  完善的社会管理应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以遵守社会规范和维持社会秩序为前提,以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民生为基础,以改善法治环境和保持社会稳定为载体,以公平资源配置和维护公众权益为重点,以完善社会服务和疏通诉求渠道为方法,以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为手段,以改革传统体制和创新思想理念为动力,以促进社会公正和实现社会和谐为目的,对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的社会活动进行组织、参与、规范、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过程。在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转轨过程中,完善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尤为重要。其中,除了创新社会管理理念、管理体系、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等,还需同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领域配套改革。

  在社会管理体制上,宜加快改革不适应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体制弊端,尤其是加快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权益保障、民主监督、干部管理、反腐倡廉、思想道德、社会服务等体制机制,使社会管理与我国体制建设同步联动,加快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

  在社会管理体系上,宜根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具有战略性、宏观性、前瞻性和权威性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其内容需涵盖社会管理理念、目标、标准、架构、格局、结构、方针、原则、战略、规划、政策、制度、措施、对象、主体、功能、体制、机构、职能、权利、责任、方式、手段、队伍、绩效、评估、监督、改革等各方面,其作用需覆盖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各阶层、各群体。

  在社会管理理念上,宜从传统的以经济管理为主逐步转向经济社会协调管理,从过去的单纯管制控制思维逐步转向以加强改善民生、完善社会服务、公平配置资源、疏通诉求渠道、维护公众权益、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为主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上来。

  在社会管理职能上,宜切实发挥各级党委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各级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全面负责作用,发挥社会各界在社会管理中的相互协同作用,发挥广大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参与作用。加快改变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社会管理职能的越位、缺位和交叉问题,进一步理顺城市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部门、社区民警等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总结借鉴北京、上海、广东在社会管理中的创新经验,探索建立党的社会管理工作部等社会管理和服务机构。加快形成决策更科学、分工更合理、执行更顺畅、权责更统一、监督更有力的社会管理格局。

  在社会管理方式上,首先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更加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的作用转变。更多运用社会协商、公众参与、民主自治、多方合作、统筹兼顾、协同处置等社会共同治理的方式。其次从偏重运用传统行政手段向运用科学综合手段转变,更多运用完善服务、道德教育、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并采取夯实基础、强化基层、综合管理、全面覆盖的方法,突破薄弱环节,消除管理盲区。其三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采取预防为主、服务先行、调解优先的源头治理方法,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事前防范,做到社会管理关口前移,遏制矛盾萌芽,消除纠纷隐患。

  在利益诉求表达上,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大、政协制度,使其真正成为各利益群体诉讼表达的主渠道,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利益代表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反映不同利益群体呼声的窗口作用。健全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强化信访制度的民情反映功能,形成信访呈情与行政和司法程序上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拓宽司法调解适用范围,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非诉讼方式化解纠纷,最大限度预防一般性矛盾转化为民事案件、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的发生。

  总之,宜加快提高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和人性化水平,努力实现管理创新力度、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公平程度、公民认同角度的高度统一,实现社会良性运转的长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实现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美好局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标准、新期待,努力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特征、顺应科学发展、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新路子。□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