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苏33舰载机研制历程:苏军原计划装备舰载型苏24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9月11日 16:50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参与互动(0)
资料图:俄军苏-33舰载战斗机
资料图:俄军苏-33舰载战斗机

  苏-33舰载战斗机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为苏/俄海军研制的第三代双发重型舰载战斗机,主要用来为苏/俄海军的航母编队提供防空能力,并可执行侦察和伙伴空中加油等任务。该机也是苏/俄海军首次列装部队的常规起降舰载战斗机。

  前期论证

  在赫鲁晓夫时代,航母被讥嘲为“浮动的棺材”。但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苏联深切体会到航母作为武力投送工具的巨大意义。从“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到“基辅”级航空巡洋舰,苏联海军一直在谋求航母作战能力,但直到“第比利斯”级(后改为“库兹涅佐夫”级)才实现了真正的航母能力,计划装备常规起降的固定翼舰载战斗机。

  从1973年开始,苏-27就被考虑为苏联航母的舰载战斗机的候选机型。苏联对蒸汽弹射起飞和滑跃起飞都做了大量研究。弹射起飞借用外力,能在短距离内把飞机加速到足够大的速度,飞机自身的动力只起较小的作用。弹射起飞的离舰姿态是水平的,所以需要速度至少高达300千米/时才能保证安全拉起。弹射滑跑距离只有90米左右,这样弹射的加速度至少需要4.5g。对飞行员是一个考验。在弹射助推期间,飞行员对飞机无法控制。在舰载机弹射离舰的瞬间,飞行员需要马上接杆控制,这中间的时间很短,错过了就会发生危险、所以对飞行员的技术要求很高。

  滑跃起飞是完全靠飞机自身的动力进行的,上扬的斜板为飞机提供一个离舰时的人为的迎角来提高升力,只需要弹射起飞离舰速度的一半就可以完成起飞。苏-27巨大的推力和优异的大迎角飞行性能尤其适合滑跃起飞。最重要的是,整个起飞过程都是在飞行员的控制之下进行的,对飞行员的生理和技术要求较低。就起飞而言,至少在理论上,飞机不需要额外的改装就可以上舰。免除了蒸汽弹射器,对航母的设计、制造、运行也是一个极大的便利,可以大大提高出动效率,不过起飞重量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满足苏联海军新型航母研制的需要,苏霍伊设计局开展并完成了苏-27陆基防空战斗机的舰载型(设计局代号T-12)的初步研究工作。该设计局还说服了当时苏联船舶工业部和苏联海军的领导,为未来航母装备苏-27K而不是原定计划装备的苏-24K。到1978年,苏霍伊设计局完成了苏-27K(T-12)的初步设计,它在苏-27的基础上采用折叠机翼,加固起落架并加装拦阻钩,改进导航设备,对机体结构、动力装置和机载设备采用了防腐蚀措施。其主要技术指标为正常起飞重量22800千克,舰上最大起飞重量26600千克,机内载油量7680千克,作战半径1150~1270千米,可在距母舰250千米半径处巡逻超过2小时,配装的机载武器包括6枚R-27中距和2枚R-73近距空空导弹。

  1981年,苏军总参谋部决定大大降低新型航母的满载排水量,同时决定不采用弹射起飞方式,这迫使苏-27(以及米格-29的舰载型)进行改进设计和试验。

  试验试飞

  1982年夏天,开始在“尼特卡”(地面航空试验训练综合设施)进行战斗机斜板起飞训练之前,综合设施装备了T-1试验斜板。试验斜板由涅瓦设计局设计,在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建造。板高5米,长6米,宽3米,脱离角8.5度。“尼特卡”还安装有舰载机轮挡模拟装置、“斯维特兰娜”-2拦阻器钢索、“希望”应急着陆系统、“列齐斯达尔”雷达站(用于保证飞机在昼、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以自动、半自动和指令状态着陆)和2台光学雷达。“月亮”-5(用于保证昼间目视着陆)和“下滑线”-H(用于保证夜间目视着陆)。参与试验的有第三架原始布局苏-27飞机(T-10-3)和第七架米格-29飞机(编号为918)。此外,为了完成试飞任务,飞行试验研究院还挑选了米格-27(编号为603)飞机,并从苏霍伊莫斯科厂挑选了苏-25攻击机。

  1982年7月24日,T-10-3飞机开始在“尼特卡”试飞。当天,试飞员萨多夫尼科夫驾机完成了第一次滑跑。8月21日,米高扬莫斯科厂的试飞员法斯多维茨驾驶918号米格-29飞机完成了从T-1斜板的首次起飞。8月28日,也就是一周之后,由萨多夫尼科夫驾驶的T-10-3飞机从斜板上起飞。该机的起飞重量为18200千克,起飞滑跑距离230米,脱离速度232千米/时。在截至1982年9月17日的第一阶段试飞过程中,T-10-3飞机在“尼特卡”综合设施上总共起飞27次,其中17次是从T-1斜板上起飞的。试飞获得了以下数据:起飞滑跑距离142米,脱离速度178千米/时(获得这两个指标的起飞重量是18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是22000千克。

  在“尼特卡”综合设施上完成第一阶段试飞后,起飞斜板的形状作了实质性修改。现在它的表面呈3级弯曲,而不是弧形。1983年夏天,在克里米亚建造T-2新型斜板时,为了不浪费时间,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试飞:训练拦阻着陆。拦阻器由四条可抬起的伸缩钢索组成,飞机着陆时放下拦阻钩钩住其中一条即可。

  1983年夏天,T-10-3飞机安装了拦阻钩。由于T-10-3飞机已经到寿,只能用于拦阻索制动训练,不能执行试飞任务。1983年8月11日,萨多夫尼科夫完成了首次拦阻索制动训练。到1983年10月底,T-10-3飞机、603号米格-27飞机和918号米格-29飞机共完成“斯维特兰娜”拦阻索制动试验174次,试验飞机重量从11吨增加到26吨,开始制动速度从180千米/时增加到240千米/时。纵向制动过载达到4.5g。飞机从跑道轴线侧移(非对称拦阻)达6米,相对于跑道轴线的侧移角达5度。飞机使用拦阻索的着陆滑跑距离缩短到90米。

  1982~1983年,在“尼特卡”综合设施上进行的试飞证明,舰载型战斗机利用斜板起飞拦阻器着陆是可行的。1984年4月18日,前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作出决定,由苏霍伊莫斯科厂在苏-27飞机基础上研制苏-27K对空防御舰载战斗机。文件同时也授权米高扬莫斯科厂制造可用于打击水上和岸上目标的米格-29K轻型多用途舰载战斗机。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