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走近真实的"拆弹部队":同炸弹"鼻尖对鼻尖"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9月13日 09:27 来源:中青在线 参与互动(0)

  

《漫长之路:一个关于战争和战后生活的故事》(The Long Walk: A Story of War and the Life That Follows),双日出版社2012年7月,240页。
《漫长之路:一个关于战争和战后生活的故事》(The Long Walk: A Story of War and the Life That Follows),双日出版社2012年7月,240页。

 

    尽管随时可能粉身碎骨,拆弹部队的词典中没有“退缩”这个字眼。从二战时的伦敦到21世纪的伊拉克,他们是智勇兼备的精英,承受着远超普通军人的磨难。

  1940年,伦敦,英国陆军工兵拆弹部队的特伦斯·史蒂文森上尉挤出人群、越过封锁线,准备拆除废墟中的一枚定时炸弹。几英尺外,一位在先前轰炸中受伤的小伙子动弹不得,他只好安慰吓坏了的后者,说只是要取走炸弹的“扁桃体”,所以“不能乱说话”。史蒂文森每前进一步,都会通过麦克风与队友联系,他们在安全区紧张地注视着一切。

  “先生,”小伙子不解地发问,“你在跟谁说话呢?”

  “跟我的朋友们,”史蒂文森轻松的语气中隐藏着冷静,“告诉他们我在做什么。如果我干了什么蠢事,他们就可以教训我的接班人,那个倒霉蛋究竟哪里做错了。”

  这是米高梅电影公司镜头下的一个经典场景。最终,史蒂文森有惊无险地拆掉了炸弹,还在弹壳上漫不经心地吻了一下。《塔尔图历险记》(1943)由此获得票房开门红。

  当时,英国拆弹部队士兵参战后的平均寿命为10个礼拜。因拆弹失败而被炸得粉身碎骨属于常态。然而,没有谁因畏惧而退缩。“这是英雄的时代,是将个人勇气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时代,”一位军史专家断言,“在这个阶段,由于任务的紧迫性和缺乏知识储备与优良装备,不可思议的冒险成为必须,为的只是让更多无辜者逃脱死神。”

【编辑:曹昆】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