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偏信日军史料不信中国平型关首战大捷有悖历史(4)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0月29日 16:33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二、关于被伏击的日军辎重兵有无战斗力

  近几年有的学者著文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乔沟伏击的日军是二十一旅团辎重部队,既缺乏军事训练,也无自动火器(每人只配一把刺刀),是一支仅由70 辆马车组成的没有多大战斗力的非战斗部队。对这一说法笔者也难以认同。

  日军“辎重兵”属于担任陆军后方支援的兵种,专门负责运输粮食、被服、武器、弹药等军需用品。辎重兵配备了武器,一般为携带比较方便、枪身比步枪短的骑枪。

  日军的辎重兵有一定的战斗力。一一五师第六八七团作战的对象主要是日军的辎重车队。据时任三四四旅作战参谋的张竭诚、九连副连长郭春林、机枪排副排长程荣耀等人回忆,该团在乔沟东入口至小寨、蔡家峪峡谷公路上,同日军辎重车队的战斗也很激烈。敌人的车队被打乱以后,日军士兵纷纷以车辆为掩体进行顽强抵抗,有的抢占高地组织反攻,用机枪向我军进行猛烈扫射。九连二排40 多人,排长秦二楞等30 余人牺牲,副团长田守受重伤,整个战斗全团伤亡近200 人。从战斗情况看,日军辎重兵并不是有的学者文章中所说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没有战斗力的“马车伕”。谭甫仁将军在回忆日军辎重队的战斗情况时说:“部队进入战斗,战士勇气很高,但技术上较差,死打硬拼,反复冲锋数次,最后将敌人全歼,缴获很多,我团伤亡很大。”“同时,在这次战斗中也看到,日军是受过严格武士道精神教育的军队,宁战死也不投降;日军不仅装备好,军士技术训练也好,能在遭到突然袭击、失去指挥的情况下,自觉地三五成群,甚至一个人也能进行择地抵抗。”

  林彪在战后1937 年10 月17 日写的《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一文中也指出:“敌人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遇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所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很显然,能够被林彪视为“强敌”的这支日军,不可能只是汽车兵,应该是被称为日军精锐的板垣师团的战斗部队。日军战史称被围歼的主要是日军缺乏战斗力的非战部队,纯属有意编造。

  三、关于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之战果

  对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战果多年来一直存有争议。究其原因,一是战后公布的数字比较混乱,前后说法不一;二是日本怕影响侵华日军的士气,为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编写战报时故意把损失缩小,把一部分战斗部队说成非战斗部队;三是有些专家特别是海外学者对八路军早期文献资料不作研究参考,却偏重相信日军史料,不相信装备很差的八路军能够在平型关首战大捷,有的认为八路军只歼灭日军二三百或者最多四五百名辎重兵,并且没有重大缴获。所谓平型关大捷,是为了扩大宣传而“大胆演绎”出来的。这些说法都有悖于历史事实。

  过去我们提八路军平型关之战,一般只讲乔沟伏击战,有的连六八七团、独立团的战斗也忽略不提,这是不全面的。

  笔者认为,八路军平型关之战是由一系列战斗组成的。以乔沟伏击战为主(含六八五团在关沟路口的阻击日军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的战斗),全部战斗还应包括:三四三旅东跑池的攻击战、独立团驿马岭阻击战、三山阻击战、骑兵营倒马关袭击战。这些战役被统称为平型关战役是比较合理的,至于第二战区组织的更大规模的平型关抗战,当时阎锡山上报国民政府军委会的战斗要报就称为“平型关会战”。

  乔沟伏击战

  ①林彪、聂荣臻于1937 年9 月26 日致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电报称:“昨日与敌第二十一连(联)队战斗一昼夜,将敌歼灭一千余人。”平型关战斗后的10 月1 日,毛泽东在给博古、叶剑英、潘汉年的电报中正式公布了平型关战斗的战果:“二十五日平型关战役,除缴获汽车八十二辆,大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步枪数百支,打死敌人一千多人外,还包围了敌之高级司令部,缴获秘密文件甚多。”同月3 日,朱德、彭德怀给蒋介石、程潜、阎锡山的电报称:“缴获敌汽车八十余辆(现已烧毁),九二野炮一门(无子弹),七三、七五山炮弹三千余发,步枪三百余支,机枪二十余挺,其他军用品甚多,并毙敌千余人。”两封电报涉及的战果内容不尽相同,但歼敌千余人,缴获(烧毁)敌汽车八十余辆、九二炮一门及炮弹等战利品大体是一致的。

【编辑:陈海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