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八路军一二○师克服抗战经济困难:贪污500元枪决(4)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5月02日 12:5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专门开办多期供给培训班,培养供给干部

  1939年3月27日,贺龙、关向应以及政治部主任甘泗淇、供给部部长陈希云等联名下发《关于建立严格的供给制度的训令》:

  “查我军供给制度,虽一般地建立起来了,但精确的会计、审计、预决算制度仍有许多缺陷,贪污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此种现象必须立即彻底纠正,特别明确规定如下:一、建立严格的预决算制度,决定每月25日以前即收下月之预算,按期呈报。下月10日前即收上月的呈报结算,否则不发经费。预算之人员、武器、马匹数目必须确实,并要与司令部之统计相符。二、收入方面必须呈报。其隐藏不报者,除不发经费外,给予不报者之处分以贪污论,并以该部主要负责人是问。三、开支方面,除经常费按规定开支外,其他费用,若有必要开支者,须事先订出计划,呈报批准,然后再行开支,否则不予报销。四、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审查所有的开支是否正确,有无浪费。若经查出贪污浪费者,开展斗争并给予贪污者一定处分……”

  1940年,一二○师取得了春、夏、冬反“扫荡”的胜利,参加了百团大战并出色完成了主动出击的任务。这一年,一二○师的供给工作也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困难:“敌后物质困难,晋西北本身地瘠民贫,部队物资供给曾陷入极端贫乏的状况(特别是1940年),以后在全军逐年发展生产,始逐渐改善部队供给状况。”

  “1940年,(一二○师)转回晋西北后,当时正值新旧军冲突(指抗日战争期间,阎锡山部新旧两军冲突,又称晋西事变或十二月事变)刚结束。旧军之破坏搜刮,加之国民党政府军政部军饷之无故停发以及经济上之封锁,又加之春、夏、冬的大‘扫荡’,经济上之大破坏,以及1939年之大旱过去晋西北之穷困,因此部队的物质生活,便大感困难。当时吃的粮食大部是黑豆,这种粮食如果作马料和喂猪是很好的,但完全用作吃饭是很少见的(营养成分很少,人吃了易生病,特别是肠胃病)。但我们连这种粮食也吃不饱。因为粮食很少,一天只能吃到2至3顿稀糊糊,有时连糊糊也吃不饱,简直就是喝黑豆汤,吃蔬菜。至于油盐,因为没有钱,每人最多亦仅能维持一二钱。吃菜很少,大部分挖野菜吃。

  “在这一年,整个部队人员因没有足够的油盐和最低限度的营养和物质供给,以致身体全部削弱了,发生了夜盲、肠胃病、皮肤病等,或因营养不良身体衰弱而致死亡的。因为没有适时的鞋袜穿,而把手脚冻坏的为数亦不少。严寒的十月天以至十一月间,仍穿着仅仅一套贴肉的单衣同敌人搏斗,也常常光着脚行军作战。这样的生活不仅一般人员是这样的,就是师长、政治委员及伤病员同志,也过着这样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对贪污浪费现象的防范和治理显得更为重要。1940年5月10日,彭德怀就保存棉衣和发展生产问题致电贺龙、关向应:“保存旧棉花,尽可能保存旧棉衣,烂的补好,至少要达到二分之一。”“在不妨碍战斗及教育原则下,尽量发展各种生产事业,开荒、种菜、养猪、牧羊、磨豆腐、开粉坊,晋东南各军成绩不坏,尤其从团以上的直属队造成了至高生产热忱,杂务人员大节省,组织生产队。”“人、马、弹药经常点验,反对吃空缺,公物须经常检查,反对随便破坏,养成部队节省,爱惜公物的优良习惯。我们检查冀南、太行山各地,军政党各方面之贪污浪费相当严重普遍,请注意克服。”

  为了健全供给机关,严格供给制度,完成保障任务,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治理贪污浪费现象,一二○师还专门开办了多期供给训练班,培养供给干部。1940年10月21日,一二○师下发通知,开办第3期训练班,培训员额为62人。其中独立一旅20名,三八五旅15名,特务团5名,教导团5名,津南大队5名,师直12名。一二○师规定的送学条件是:“1.政治坚定、抗战坚决、意识正确。2.年龄在18岁以上30岁以下。3.文化程度高小或中学毕业及稍有文化并稍懂珠算笔算者。4.个人成分为教员、学生、店员、工商业学徒。5.党员或有入学条件者。6.身体健康、精神活泼者。”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